SONY DVD規格之爭 漸露敗象
成本效益不佳 售價較東芝貴1倍 2006年02月28日
--------------------------------------------------------------------------------
【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第2代DVD規格之爭,SONY(新力索尼)藍光DVD(Blu-ray DVD)技術複雜、成本偏高,各大科技業者慢慢向東芝(TOSHIBA)高畫質DVD(HD DVD)靠攏,SONY在這場爭戰中敗象漸露。
SONY藍光DVD(左)的聲勢,逐漸被東芝高畫質DVD(右)趕上。法新社
圖片: 1 / 1
其中,《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更直陳,SONY遊戲機PlayStation 3(PS3)主要就是因為藍光DVD而難產。
藍光技術過於複雜
三星(SAMSUNG)預備今年春季推藍光DVD放影機,每台售價達1000美元(台幣3萬2450元),先鋒(Pioneer)產品高達1800美元(台幣5萬8410元),均較東芝預定下月推出的高畫質DVD放影機499美元(台幣1萬6200元)高出1倍以上。
儘管藍光DVD售價可望隨產品普及壓低,但藍光技術複雜、成本高,盟友近來紛紛變節投效高畫質陣營,SONY又被過去媒體規格制訂的失敗陰影所籠罩。
20年前錄影帶規格制訂中,SONY的Betamax最後輸給松下(Matsushita)的VHS;10年前業界制訂第1代DVD規格標準時,SONY與飛利浦(PHILIPS)最後也被迫退讓,加入東芝和華納兄弟陣營。
畫質音效難分軒輊
華納兄弟家庭娛樂集團(Warner Brother Home Entertainment Group)總裁Kevin Tsujihara指出,SONY為讓藍光成為新一代DVD標準規格,幾乎把公司未來都賭上了,如今已沒有回頭餘地。
電子業顧問賀柏林(Robert Heiblim)表示,PS3不僅僅是SONY的電玩主機產品,更是數位家庭策略的試金石,SONY不可能在自家主力商品上退讓,PS3搭載藍光的計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紐約時報》指出,SONY執行長史君格(Howard Stringer)雖然號稱,藍光標準使用全新「革命性技術,非舊技術進化」,但和高畫質標準相較,畫質和音效各方面表現其實難分軒輊,成本效益卻輸了一大截。
好萊塢腳踏兩條船
儘管藍光一度因為獲得福斯(Fox)等多家好萊塢片廠支持,初期聲勢大幅領先,但在PC軟、硬體龍頭微軟(Microsoft)及英特爾(Intel)去年一同為高畫質標準背書後,許多大廠立場逐漸鬆動。
微軟不僅說服惠普(HP)PC產品搭載高畫質標準較符合成本效益,今年還預備推出Xbox 360高畫質標準套件,如PS3未能及時上市,恐讓微軟搶先卡位成功。
而繼惠普之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本月也宣布同時支援2種規格。
連好萊塢廠商也見風轉舵,東芝從原本僅環球(Universal)1家支持,擴大至華納兄弟和派拉蒙(Paramount)同時支持。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Art_ID=2432937
頻果的中文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