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文化」本就是個不容易釐清的概念,如果不聚焦在理解、討論台灣的環境對電影創作的影響,這個討論會雜質化且流於意氣。也毋須用放大鏡觀看文化對電影品質可能造成的影響,而罔顧了其他面向的環境因素。
「文化工作者」本身並不是指涉一個具有特定工作內容的工作職稱,你可以說搞電影的是文化工作者,寫文章的是文化工作者,藝術事業、文化學術研究、甚至社區營造相關的志工人員,都可以說是文化工作者,他們不一定是生產文化,有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脈絡之下,去發揮自己所學所長,或是為了達成某種共識下的理想,而投身經營。如果作一個大前提,談台灣的文化環境,為何無法生產出優秀的電影,我會說這是因為沒有一個長期具有遠見的理想目標,而不是他們的作品沒有思想或內涵。
討論台灣的文化環境,說它是沒有文化,這樣的說法對「文化」或對「台灣」都很不公平。廣義的討論文化的話,它可以代稱一切生活方式、居家習慣、宗教、風俗、語言、社會規範、藝術品味、地方特色等等,換句話說,人的食衣住行育樂民生經濟倫理道德生老病死,沒有一項能與之超脫關係。狹義的談文化,可以狹小到僅僅關係到文字、思想、一些理論化的社會結構,但始終脫離不了人與人生活週遭的各種存有。文化也絕非一成不變的,今日從日本、歐美傳入的各種文化,以電影、流行音樂、翻譯文學等做為媒介,來到了台灣,與網路文化形成交流,與青少年流行文化產生激盪,就與這個社會無法分割,文化的從未停止運作與變形,成長茁壯、新舊交替,次文化會被主流文化給收編,主流文化也會面對次文化的挑戰。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文化的,它是非常微小的粒子,卻給人非常宏觀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
You strike t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