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ynamo
那宋、明時的火砲是自行研發的
還是由西洋火砲改進的?
|
沒有火藥就沒有火器可言, 中國發明火藥後也不是只拿來做炮竹而已.
東西方火器上應用最大的差距是在清代才開始的, 尤其是工業革命後.
===================
火藥是用硝石(KNO3)、硫黃(S)、木炭(C)研為細末勻合而成,硝石顏色潔白,古代埃及人稱硝石為「中國雪」,或「中國鹽」。發明火藥的人可能是中國古代的煉丹方士,現今尚存留最古老的煉丹書《參同契》就提及火藥的形成,唐初名醫孫思邈在《丹經》一書中也提出「伏火硫黃法」的火藥配方,說明了最遲在唐朝已經發明火藥。
伏火硫黃法:硫黃、硝石各二兩、令研。右用銷銀鍋或砂罐子入上件藥在內。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內,地平,四面卻以土填實。將皂角子不蛀者三個,燒令存性,以鈴逐個入之。候出盡焰,即就口上著生、熟炭三斤,簇之。候炭消三分之一,即去餘火,不用冷,取之,即伏火矣。
煉丹家在配製易燃物時,疏忽會有火災。《太平廣記》中有一則故事:隋初一個叫杜子春的人,去拜訪一位有恩於他的煉丹老人,當晚居於老人住所,半夜杜子春從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頃刻間,屋子燒起來。
火藥配方,隨著軍事上的不同要求,由簡單趨於複雜。宋朝北方經常受遼夏攻擊,朝廷獎勵民間發明火器,有火箭、火炮、火蒺藜,霹靂砲、鐵火砲(震天雷)、火鎗、火筒……等。《水滸傳》中的「轟天雷」凌振是元末明初文學作品刻劃的宋代火炮專家,在金兵包圍汴京時,守將李綱曾下令發射霹靂砲,把敵人擊退,此種砲火爆炸性很強,聲大如雷、殺傷力極大,金兵非常畏懼,蒙古人在對宋、金作戰中學到了製造火藥、火器的方法,並挾之以西征。阿拉伯人在與蒙古人作戰中也學會了製造火藥的武器,13世紀阿拉伯人所著的兵書中,就有「契丹火輪」、「契丹火箭」等名稱,書中所稱的契丹指的就是中國。歐洲人於13世紀後期,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藥的知識,到了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的戰爭中學到了製造、使用火藥、火器的方法,而對歐洲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城市為基礎的新興君主政體靠著火器攻破了封建貴族的城堡,結束了割據的局面。同時後來也使歐洲殖民主義者,更容易對亞、非、拉丁美洲等廣大地區進行征服和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