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覺得,中國人寫了這麼多關於中國的定義,就是不在條約上看到中國二字,不奇怪嗎?這是當時的國際問題,所以小弟才會回應李麥克網友這篇主題。
至於您提到的中方版本,個人認為還是得依真本為準(就是要有照片的那種),
畢竟歷史經常遭到竄改。
此外,中國的定義,是隨人定義的;而在國際條約上,國號是錯不了的,雙方簽了之後還要換文,這實在沒有解釋的餘地了...
難道日本人不知道在跟哪一國簽條約嗎?如果國號不對,為何李代表還是簽了?
所以小弟才會認為在當時國際上存在的是清國,而非中國。
的確,您給的
http://tacpa.org/column/Articles/voafkQf.html當中,
作者玉山也認為「綜上所述,從歷史上看,「中國」一詞是一個政治名詞、法律名詞,大多用在對外的意義方面。較早時,它大多指黃河的中下游地區的諸侯國整體或單一帝國。不過它不是現代國際法上的國家。到了清朝,它指的就是位於長江黃河、台灣海峽兩岸的大清帝國。這是一個現代國際法上的國家。 」
雖然小弟認為中國一詞乃是對內的意義,除了這點與作者玉山不同,
但結論是一致的,當清國存在的同時,在當時國際上大概不會也存在一個中國吧。個人認為,解釋再多,還是實證比較有用...請多多指教。
抱歉,之後您在您提供的文獻當中(
http://salalabbs.800buy.com/read.php?tid=1903)也發現了這樣的敘述,也證實了小弟的想法。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
感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