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vilarie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13
Post 小弟的看法

小弟也是從事影片製作的後製人員,看到各位討論的內容,心中也是感到些許無奈,各位會在出租店看到這樣的東西,是有些原因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不見得是發行商的錯,很多問題是大環境使然。小弟就從事相關工作的瞭解對一些疑問作說明,當然很多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A:為什麼出租店的電影大多數是 AC-3 2.0 的聲音比較多,不能是 AC-3 5.1 or DTS?
Q:因為購買版權時,國外給的母帶大多都是 Betacam 或是 Digital Betacam ,這樣的母帶本身只有最多 4 個 Audio Channel ,是提供給多語配音或是口白和背景音樂分離(OS & ME)使用的,不是製作 5.1 的素材。如果要製作標準的 5.1 聲道,得向國外另外購買 DA88 的帶子(不便宜),而另行處理 DA88 的音效帶在製作經費上又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若是要製作 DTS ,還得進錄音室進行音場定位)在國內十發九賠的發行環境中,控制成本是個重點,大多數的發行商都不願意提高費用購買版權和增加製作的成本。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雖然家庭劇院很普遍,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用標準的 4:3 傳統的 CRT 螢幕加上普通的 DVD Player 在觀賞租回來的影碟,若製作成 5.1 聲道的話,會接到很多的反映電話反應『聲音太小』,特別是說話的聲音,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所以在只放一個音軌的選擇(要放兩軌的聲音,得拿同一支母帶再過一次,又增加成本了。)之下,其實選放 2.0 的聲音反而是普羅大眾都比較能接受的規格。而且一般出租版和直銷版(就是只提供銷售使用的版本)為了做規格上的區分,內含的聲音就是個很重要的分水嶺了,大多數的發行商都是以聲音和包含的花絮作為區分版本的方式,所以自然沒辦法在出租版內提供太好的規格。

A:為什麼租回來的片子原本應該是 16:9 的影片,會弄成 4:3 的,有的看起來比例還怪怪的?
Q:因為很懂得影音規格的人,在所有的觀眾中還是少數,就如果小弟上題所言,大多數的人還是用 4:3 的傳統螢幕接著 DVD Player 看比較多,他們會打電話到發行公司投訴:「為什麼上下會有這麼一片黑邊,看起來怪怪的。」然後發行公司就會要求製作公司,為了避免困擾,所以把 16:9 的畫面裁切成 4:3 的比例,或是原本 16:9 的影片,就不變更比例,讓他稍微拉長填滿 4:3 的顯示畫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發行公司真的沒辦法每天接一堆電話解釋這樣的問題。這對製作人員來說是困擾的事情,因為他明知道這樣的顯示比例和製作流程不對,還是得硬著頭皮上。

A:為什麼國內發行的影片畫質和國外一區 DVD 的感覺就有明顯的差異?
Q:這有很多種原因。從國外購買了版權之後,他給你的母帶大部分是從 Film 轉換成 NTSC 之後的成品。也有可能是 Film→Pal→NTSC (歐系國家或中國大陸),而這些電影公司在轉帶的過程也是委託其他後期製作公司處理的,處理出來的母帶良莠不齊的原因是有的,另外一點的主因就是國內發行公司拿到母帶後,委託製作公司製作時,都喜歡採用比價的方式來選擇製作公司,所以台灣的後期製作產業也在這種割喉戰當中,慢慢的流失了口碑和品質,在價格每況愈下的情況下,誰還願意投資動輒數百萬的資金來添購昂貴的設備?雖然版上的弟兄說是不是可以拿國外發行的 DVD 來直接進行 DVD 的逆向工程製作,就可以得到跟國外相同的品質,但是這對台灣的影片製作產業卻是個長遠的傷害,大家難道希望國內的影片後期製作工程最後只剩下「代工」?而沒有實際的能力能做出更好的東西?所以說到現在,會發生讓版上弟兄很不滿的原因,主要還是國內消費者教育的問題,如果消費者的主要訴求還是訴諸在價格,品質退而求其次,那麼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的輪迴中,大家所能拿到的東西,就只有越來越差了。
話說回來,主要還是台灣的市場真的不大,發行商去國外簽一套電影或連續劇的版權,和其他國家去簽訂版權的費用相同,但是我們的人口就是兩千多萬人,摒除掉一般的出租版發行的版本,要製作精美高成本的精裝版 DVD .....市場面非常有限,會落入發行了一大堆,但是乏人問津的慘狀,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這也是發行商沒法花大成本製作玩家們滿意的 DVD 的原因之一吧。

A:聲音規格多、然後加了很多花絮的 DVD 真的比較豪華嗎?
Q:看到版上的弟兄討論到這個問題,真是讓人沈思,大家都陷入規格迷思裡......就小弟的觀點來說,這個觀念絕對是錯誤的。
首先就 DVD 的規格來討論這個問題, DVD 在播放時和一般的影片一樣,也有資料流的限制,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 Bitrate 。DVD 規格限制的 Bitrate 概略是在 10M bps 左右的限制,也就是每秒鐘「影像(所有視角)+聲音(所有的 Channel)+字幕(所有字幕)」的總流量不可以超過 10M bits ,但是一般的製作人員為了保險起見,通常會把這個上限 10M bps 向下修正到約 9.8M bps 的數值(為了避免某些大陸播放機會播不出來的問題,每部機器對最高能處理的 Bitrate 真的不一樣。),我們開始計算各位一般常見的豪華版的數據如下:

一條主要的 Video Stream
一條 DTS Audio Stream (1536k bps)
一條 AC-3 5.1 Audio Stream (448k bps)
一條 AC-3 2.0 Audio Stream (導演講評 192k bps)

所以各位的電影實際上在播放時,最大能夠運用在影片上的 Bitrate 為:

(9.8M × 1024)-1536-448-192=7859K=7.8M

那麼這一部電影影像「最高」能使用的 Bitrate 只有 7.8M .......若超出則有可能會有播放機無法播放的問題,我想對於動作片來說 7.8M 只是個差強人意的數字,若是製作 WWE 那類的摔角節目, 7.8M 還是馬賽克到爆炸。

另外就總容量來討論,一部標準的電影 120 Min 來說,若以剛剛的條件要在放置 20 分鐘的花絮。那麼影片的內容達到 140 Min ,以 D-9 的容量空間來看,影片的 Bitrate 會被向下壓縮到約 6.2M bps 的大小(花絮不用放 DTS、AC-3 5.1、也可以降低一些影片的畫質,實際數值應該可以更高一些。),那麼能實際應用在畫質上的 Bitrate 又比剛剛更少了,那麼誰敢說這樣豪華的版本畫質還會比一般版本的 DVD 更好呢?

所以真的比較高檔的 DVD 在製作時會把花絮和預告片等影片另外製作一片花絮光碟來放,然後 Audio 的安排依照不同的市場層面發行不同的版本,比方說最近香港發行的「神話」就是這樣做,在發行時就區分 DTS (1536K)、和 DTS(768K)+AC-3 5.1(448K)、還有單純的 AC-3 版本,然後花絮和片尾(正片那片 DVD 連片尾都沒有,全部都收到另外兩片花絮中),然後消費者在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購,才有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過老話一句「成本太重」....發行這麼多版本,根本賣不完......>__<

說到這邊,小弟對這些看法的建議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想要的影片,對大多數的觀眾來說,租回來的影片只在家裡的 4:3 電視上看完,然後對它不會有任何的感情,時間到了就還回去的人來說,現在發行商提供的版本或許才是最適切他們的,對於影音玩家來說,我真的建議購買國外的版本,香港的一般都做的還可以,不過翻譯做的不理想,最好的當然是買原版一區(洋片)的影片搭配字幕機和字匣了,對於國內的製作環境來說,我們從業人員比各位還想要無語問蒼天呢!我們更想要做有層次的 DVD ,而不是目前各位在出租店看到的那種水準......
 
舊 2006-01-28, 12:55 PM #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ilarie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