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 過來一看, 一面倒的發言居多, 不過我就提供有做過的作業給大家參考.
學生有一個學期性的報告, 就是研究經濟成長, 基本上除了看大趨勢, 也要看某些指標性公司的"成長."
近期都是負的, 或是沒有運用到效益程度.
說一堆, 結論就是: 小賠, 打平的多. 賺錢的集中於大公司. 但企業以中小企業數量為多, 員工總數為多, 所以今年要吃苦的人就多. 光埋怨老闆賺多少沒發下來, 而不探討為何很多老闆壓榨員工卻在數據上顯示員工生產力根本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 這不公平.
我只是個學生, 無法以真實上班情況來做報告, 但就數據還有計算結果, 生產力算是低, 社會沒有活力. 單就效益來說, 原料成本過高, 售價過低, 造就於製造過程中要節約開支, 就從員工下手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畢竟人力調動比一些機械或廠房的變動來得快, 用以應變更適合. 所以該歸咎於社會模式的變遷, 並不能完全歸罪於老闆頭上. 就企業登記顯示, 賺大錢的老闆不是那麼多, 甚至可以說是賺後進轉投資的還佔大多數.
可惜的是照long run model來推演, 以價格還有成本(物資人力)配合公平(沒有獨大廠)競爭來說, 未來的收入會剛好等於支出, 不會有所謂的賺錢狀況@@ 以上是壞消息. 如果要說好消息, 沒有人會餓死, 最低薪資至少能彌補"正常"人的開銷(因為平均物價越壓越低, 雖然有物價上漲, 但薪水匯調節來配合, 當然這個要靠國家政策), 所以就是大家養大家的型態.
這是以上, 未來的經濟前景, 說實話不是看台灣市場, 而是看政府應變... 因為市場會平衡, 但如果出現市場失控(market failure)的時候, 政府的決策就會顯得很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