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亞傳奇 特效後製深度解析 (上集)
文章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jw!NDNZH.../article?mid=68
西元1963年11月22日,一位當代偉大的思想家驟然長逝…Clive Staples Lewis, 他是牛
津和康橋的英語文學研究學家, 同時也是 康橋大學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文學(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Literature)研究會]的主席、大學講師、報紙專欄作家和時事評論
家。他畢生寫過許多文章、論文以及超過二十多本的著作;主體含括文學、宗教理論、藝
術作品、科幻小說到自傳。但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這七部的 納尼亞傳奇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他和他的摯友,同時也是牛津大學的同事, J.R.R. Tolkien,
透過兩人間相互的鼓勵和啟發,交換彼此對中世紀神怪傳說的熱情,創造出 魔戒三部曲
和 納尼亞傳奇 這兩部奇幻文學的曠世鉅作。隨著 納尼亞傳奇 的第一部小說 獅子、女
巫、魔衣櫥的率先問世,使得兩人的關係一度變得緊張。個性嚴謹的 扥爾金 花很多的心
力在鋪陳 魔戒 中土世界上各種族的文化、特性和各紀元的歷史而使他的步調落後;相反
的,Lewis(路易斯) 並不拘泥於這些細節,並自由創造了比托爾金中土世界更豐富的種
族,如 女巫、食人魔、侏儒、半人半羊的希臘神祇、半人馬種族、巨人、會說話的狼、水
獺和獅子等等…;甚至是聖誕老人!(秘密客: 就是說 老托爾金 人龜毛,替小說想隻蟑螂都
要先把它老爸老媽的祖宗十八代都想全才下得了筆 ,還要替他們發明專有的蟑螂語言系
統,還有個只有他唸的出來的特殊蟑螂語發音法…。所以一直對 老路 隨性就生一堆生物
出來看不順眼。)
在2002年 納尼亞傳奇的拍攝版權 由當時才初創的新電影公司 Walden Media所取得,
有鑑於當時 大導演彼得.傑克森的 魔戒前兩部曲的大賣,增加了該公司 把古典神話文學
成功拍成電影的信心,所以一口氣就買下了 納里亞傳奇 七集的版權,並和 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Picture)、導演Andrew Adamson 和製片Mark Johnson共同合作拍攝
這七集濃縮而成的電影。小說中 多樣的奇幻種族一直是 路易斯和托爾金爭執的地方『他
們兩人爭執的論點,也是我和電影公司不斷討論的地方。』導演 Andrew Adamson 描
述道; Andrew Adamson曾經擔任DreamWorks(夢工廠)的賣座動畫 史瑞克一,二集
掌舵的特效總監(秘.密.客:敝人剛好有幾位朋友從史瑞克第一集做到第三集,如果各位夠
捧敝部落格的場(意指多多回應),小弟他日必為各位讀者諸公,拉下老臉,跪求他們幫敝部
落格寫幾篇關於 史瑞克跟菲歐納公主之幕後八卦秘辛特別報導,如果想知道史瑞克有沒有
家暴,還是菲歐納公主有沒有被拍到偷吃記得要多多回應歐~~(阿..好像蘋果日報…))
『我告訴電影公司,如果作者 C.S.路易斯能為了這個問題不惜和 托爾金 翻臉結束友誼,
這對他而言一定十分重要!豐富的幻想種族絕對是這部小說的精神所在,也是這部電影應該
忠實表達的地方。故事最後的那場大戰對我而言,最刺激的地方在於那不是一場人類打外
星人或是半獸人打人類的戰役(秘.密.客: 漬..別把上一代的恩怨算到 彼肥導演身上麻
~),而是兩個幻想生物陣營間的戰鬥,而且每種生物都在戰場上發揮他們各自獨特的智慧
和天賦在戰鬥。公司一開始很支持我的構想,直到他們算出要把全部生物做出來的成本,
不得不小砍我原先的構想,不過片中的生�**椄O很多,我們還是感到很興奮!』
但是打從一開始每個參與製片的人都知道,這部長達七冊的小說必需濃縮成一部電影。
『當我之後為了拍片而再重讀這本小說,很驚訝的發現有些感覺竟然不見了!』導演
Adamson回憶道:『我不斷在想 “我小時候讀過的那些情節都到哪去了?”,最後我開始瞭
解到,原來是我小時候的想像力替這個故事添增不少的空間,作者C.S.路易斯 靠著就是讀
者的想像力。他在小說中敘述情節時都會用些暗示性的口吻像是”我沒辦法完全告訴你這件
事情有多慘,不然你爸媽一定不會讓你讀這本書”之類,然後小時候的你就會天真的
想”歐…天ㄚ…那一定(很慘)!”然後你的想像力就自然而然去填滿這些故事上的缺塊。』
(秘.密.客: 原來死老頭子都是這樣呼嚨小孩的..還好叔叔有練過,不怕! ) 在導演
Adamson和編劇Ann Peacock、Markus 和Stephen McFeely 的合作之下,重新描述
故事上的細節和角色定義。隨著劇本的成形而延伸出 storyboard(故事腳本) 和
previsualization(秘.密.客: 老美拍電影是件馬虎不得的大工程,當劇本定案後 導演就
會和storyboard artist把電影中的鏡頭一個一個構想好後,再像漫畫般一格一格畫出,一
格代表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每格下方必須註明清楚這個shot要用上幾mm的攝影鏡頭,用
怎樣的角度,所有鏡頭裡的元素都必須交代清楚這就是storyboard,更甚者,尤其是特
效片會再將storyboard做成previsualization,就是再把storyboard做成動畫(可能是
3D或2D),做這項工作可以龜毛到嚴然就是一部動畫片 ,做這些的原因無非在節省拍片
時的效率和成本:底片很貴,演員更貴,時間最貴,後製費可以貴到嚇跑投資人,所以製片
和導演寧願在前置作業階段就做這些把所有的細節和可能發生的技術上問題都完全想清楚
再開拍 。)
在橫跨地球的另一邊,紐西蘭的Weta Workshop(應該不用在多做介紹了吧) 由Richard
Taylor指導設計出50種 納尼亞王國中的生物。由於當時Weta Workshop正頃全力趕工
導演P.J.的金剛,Richard Taylor只能保證完成生物和武器、鎧甲的設計部分。所以實體
生物特效的工作就落在由Howard Berger以及 Gregory Nicotero所主持的 KNB EFX
特效公司的身上。一開始,數位特效的後製只打算交給一家公司;所以導演Adamson,
Johnson 和特效製片Randy Starr就給了當時五家參與競標的特效公司一項測驗,測驗
的內容就是做出片中海狸和納尼亞獅王的3D動畫。但到後來,特效鏡頭由原先的800個增
加到1400個,工作量已經超出一家特效公司能夠負擔的程度;所以最後的特效後製部份就
分別交給Rhythm & Hues公司 和新力影像特效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由前者負責片中“春天”所有的鏡頭,這部份含括了所有獅王 亞斯蘭的3D動畫,和許多最
後大戰的數位特效。後者 新力影像特效公司 則是負責”冬天”的部份,這包含了 海狸夫
婦、會說話的狐狸、CG狼群和替 Mr. Tumnus(片中一開始那個半羊半人的傢伙)做出CG
下半身的工作。在後製期間,鼎鼎大名的 光幻魔影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簡稱ILM 所有特效後製人的夢想阿~)也加入了行列,負責片中所有半人生物部分的角色特
效和群體特效合成。納尼亞傳奇 於2004年6月開拍一直到隔年一月才殺青,整整七個月長
的時間全都花在拍片上。『電影人口中的拍片應避開的四大麻煩: 小孩、動物、特效和濫
天氣 我一項都躲不掉!』
Adamson在紐西蘭的南島,拍攝大部分春天的場景,也因為那裡天氣的變化無常影響了
整個拍片過程。『我在紐西蘭長大』(奇怪紐西蘭導演專接神怪片?改天請他們來拍一部咱
的西遊記好了,還是那吒大戰外星人也不錯)導演Adamson:『那邊的天候一項都是變化
無常。夏天通常都是在12月1號開始,但是在拍這部片時我們竟然在12月18號那天還在下
雪;有時早上還出太陽,之後就突然下起冰雹;或是我們要開拍一個陰天的鏡頭,當好不
容易等到雲多的時候小童星們換完戲服出來天空又放晴了。所以當時我們有個特別的天氣
播報員,他的工作就是整天看著天空…』
劇組將部分戶外場景改在室內替代的攝影棚內拍攝;其中也包括冬天的場景,在攝影棚
內搭景鋪上假雪再之後做數位合成,數位合成的背景則是在波蘭和捷克拍攝的。『其實很
早之前我們就知道中歐的天氣很適合這部片』Adamson:『我們還一度打算在那邊拍攝
所有冬天戶外的鏡頭,但是那邊是零下20度的環境真的不太適合我們的童星;我們曾經在
那邊拍了幾個禮拜,之後又回紐西蘭拍了。反正這部片大部分的冬天場景都是在室內影棚
拍的然後再數位合成我們在中歐拍的冬天雪景。』
由於片中大量的角色都是CG合成,這表示在拍片時,這些童星(George Henley as
Lucy、Skandar Keynes as Edmund、Anna Popplewell as Susan and William
Moseley as Peter)必須獨自演出,尤其在跟獅王亞斯蘭和海狸夫婦的對手戲上。『如果
只是需要童星把視線放在正確的角度和位置,我們會放一個替代物去導引他們。但是如果
鏡頭需要更複雜的互動,我就會親自下去演這個角色,如果拍攝時我必須出現在鏡頭裡,
再交由特效部門把我從畫面中去掉。不然大部分的時候讓小童星對著一顆網球表演會比較
容易處理…為了讓他們更快進入狀況,必要的時候我會裝成獅王亞斯蘭或海狸先生。』
雖然一開始Adamson、Wright和製片就認為所有的生物角色會由電腦動畫的方式完成,
但他們還是讓實體特效公司KNB在Howard Berger的指導下盡量的發揮『我並不想限制
Howard』Adamson:『他付出的熱情遠超過他得到的實質報酬!我給他機會去嘗試做一
些我認為實體特效做不到的事;結果他辦到了,所以有很多生物的特效鏡頭原本是要用數
位完成的,但是都用實體特效解決了。』在紐西蘭的拍攝期間,Berger的公司包括他在內
有42人後來增加了120個人幫KNB製作包跨20個不同種族在內的170個生物,KNB嚴然成
為納尼亞 工場,還完成了數以百計的機械肢體、自動控制的頭和戲服。
劇中最重要的虛擬角色 獅王亞斯蘭,在實體特效方面是交由Jeff Himmel所負責的KNB
特效化妝小組做的三隻亞斯蘭的機械魁儡;數位方面則是由Weta Workshop做的石膏模
型,3D立體掃瞄所得的資料,KNB特效化妝小組也是經由這個數據去做出亞斯蘭的機械
魁儡。並運用在 獅王在石桌上被女巫所殺的鏡頭上;經由無線遙控去控制亞斯蘭 頭部和
眼睛的轉動、耳朵的細微顫動、嘴唇、舌頭和下顎的動作。整個機械結構是由一層橡皮乳
膠所包住,由Lenny MacDonald 上色,再由Himmel等十人專門小組花一個禮拜的時間
幫亞斯蘭上毛。在這個鏡頭上,總共有四個人控制躺在石桌上的獅王,三個分別負責無線遙
控,還有一位躲在石桌下操作空氣幫浦控制亞斯蘭的呼吸。在Lucy 和 Susan騎在復活後
的獅王的背上的鏡頭,KNB小組做了一個由頭到腳的獅王魁儡,並在腹部銜接上電動軌
道,放進綠幕攝影棚中。(見附圖)『這個電動魁儡有點像遊樂場的牛仔遊樂設備,可以模
擬出不同程度的奔跑動作,所以當我們的童星騎在上面時看起來會很自然。』Berger解釋
道:『它的頭還可以經由控制轉動,眼睛、舌頭和嘴唇的動作也是。』模擬奔跑的速度經
由特殊變阻器控制,所有頭部的動作是經由多人無線遙控。但是這個鏡頭最後的結果只有
擷取兩個女童星的拍攝畫面,獅王的部份則由Rhythm & Hues特效公司所做的CG獅王完
全取代。『我們曾經考慮在某些近距特寫上保留機械獅王的某些部分。』Dean Wright:
『只保留機械獅王的背部出現在畫面上,但是我們後來發現很難將CG獅王跟機械獅王的背
部合在一起,因為CG獅王乘風奔跑時的鬃毛飄得很自然很漂亮,機械獅王的鬃毛雖然做得
很漂亮,卻不能這麼飄,而且飄動的方向也不對。所以機械獅王最後只用在奔跑時跟童星
騎乘的互動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