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relude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2
您的住址: United States
文章: 323
引用:
作者nzcym
close shot; however, lack of direct evidence.

和本人原先的預測一致 : 沒能在分子層面捕捉到鋰離子究竟是和哪個 receptor 進行作用 , Li+ 究竟是透過何種分子機制達成控制麩胺酸再吸收率仍屬未解之謎 . where is the negative feed back loop ?

P.S. 諾貝爾獎獲獎標準請參考 TCA cycle ; 對於 Li+, tricyclic , BZD, THC , GHB ..... 的研究有達到類似精確度嗎 ? 回去從基本面多思考吧 !

如果您對精神藥理學有點涉獵的話
你就應該知道這是常態呀
講的好像你預測出哪個大發現來似的

很多都是無心插柳弄出來不小心發現有效果的

你說能夠把鋰鹽分子層面的藥理效應完整研究出來的話
是可以得獎
但不只鋰鹽啦
很多抗憂鬱的藥也是啦

把主題再拉回到武器(轉的好像太硬了)
如果這麼多資源都拿來作藥物跟醫學研究
而不是拿去研發殺人的東西
將是人類之萬幸….
問題是
那是不可能的
舊 2005-12-29, 08:05 AM #2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relud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