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eewayne
一、Maxtor 是老廠牌了...............
絕非是啥「20G開始M牌又出現....」。
二、梭魚效能差?第一代梭魚剛出時,效能可是稱霸IDE硬碟了超過半年以上。
(而且也是第一顆 7200rpm Desktop IDE 市售硬碟)
三、WD 硬碟,敝人 12 年前就已經入手一顆,在當時效能也是無人能敵,
包括當時的 Quantum,不幸的是,Quantum 漸漸被神格化,
反而使許多討論變成一言堂(九零網BBS時代就開始神格化了....)
|
這個小弟來補充一下啦
當年梭魚1可是讓ide硬碟踏入7200轉的推手之一
之前ide硬碟都是5400轉(Quantum大腳更是只有4500轉)
小弟印象中是Seagate最先推出7200轉的梭魚試驗品
因為梭魚1代最小容量,小弟印象中是13.6G,之前7200轉的梭魚試驗品容量只有4.3G左右
梭魚這個系列本來是Seagate SCSI生產線的一個系列(Seagate SCSI生產線分成獵豹1萬轉-1萬5000轉,梭魚7200轉跟老鷹系列)
而IDE主要是金牌系列領軍,因為Seagate此舉,才讓當時硬碟廠商出7200轉的產品
而Seagate金牌系列,也轉變成U6系列<-外面包有黑色的橡膠皮,成為5400轉的產品
而Seagate更是率先採用"液態軸承"的廠商
之前都是IDE硬碟都是陶瓷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