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weascer
說穿了你要在電腦跟音響間做個抉擇.如果真想玩音響而不是玩"電腦".把錢花在音響上面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的
另外我想請問yagami兄第一點ㄧ個問題.類比訊號不是容易受污染嗎?這樣的話線材的選擇不就比數位式的還要重要了?也就是說線材或接頭的選擇上.類比的不是比數位的更重要嗎??還是說因為器材的關係.這些差距根本聽不出來呢  對這點有不小的疑惑 
|
如果數位傳輸是用光纖作為介面的話,就不必擔心電磁干擾的問題
事實上數位訊號比較容易受到干擾,或者應該說,類比訊號即使受到干擾,我們還是能聽到原本訊號要傳遞的訊息,但會產生雜音,雜音的大小隨著干擾的強度而變化,干擾要強到讓音樂完全都不能聽,只有一堆雜音的話,基本上是很難想像的情況。
而數位訊號如果受到輕微雜訊干擾,只要雜訊串入的電壓擺幅低於接收端的最低接收電壓,基本上數位訊號的傳遞上就不會有問題,但一旦雜訊大於這個臨界點。會使的整個數位訊號無法傳遞,接收端只收到一堆雜訊而已,完全不能分辨原本的訊號與雜訊。
簡單來說,類比被雜訊干擾,雜音會漸漸變大。而數位訊號被輕微的雜訊干擾,理論上是沒有差的,但是雜訊強度一旦高到一個值,整個就只剩雜音而沒有音樂了。
而你說的線材部份
基本上要抗電磁干擾只要線材本身作好隔離就可以了
以數位同軸電纜而言,訊號走在電纜的最中心,其外圈有隔離披覆包圍著,可以擋掉大部份的外部電磁波干擾。
而類比線材上,在訊號線的使用上,也常常會使用隔離線,主要也是避免干擾。不過在接駁擴大機到喇叭這部份的喇叭線,則鮮少使用隔離線材。這部份的原因有興趣再討論吧。
而所謂使用好的線材,往往不只是指其線材有隔離披覆與否 ,很便宜的線材也會有隔離網,也能抵擋大部份的電磁干擾。而所謂好的線材,當然一般來說它的隔離部份會更完善,可能有更密網目的隔離網,或是使用多層隔離披覆,甚至使用ofc以上等級的銅材做為隔離材料。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好的線材重的是實際傳遞訊號的導體。以銅線來說,銅的純度就是一個不小的影響,銅的製程也是很重要的環節。除此之外,銅芯使用的蕊數,每一蕊的粗細,互絞的方式,表面鍍銀或其他金屬,乃至於所使用的絕緣披覆都是重點。
如果你擔心的是電磁干擾的問題,並不需要花很多錢在購買發燒線材上,低價的線材也能提供相當良好的隔離效果。更換發燒線材的首要目的並不是隔離
另外,低價器材用高價線材絕對是不理智的。
線材對聲音的影響絕對在於錦上添花而已。如果我用分數來作例子 (很不好的方式,參考一下就好)
假設我更換一部DAC可以使聲音有10分的提升,更換一條線材可能只有不到0.5分
而這條線的價格可能跟這部DAC不相上下
線材是當你的系統到達一定等級以後
譬如一般入門系統假設有60分的水準
我可能只要花十萬塊就可以提升到80分,但想提升到90分,卻需要100萬的資金
超過90分以後,每一分的提升都是數以十萬計的花費,這時就是更換線材及其他調音器材的時機
因為一組角錐可能要一萬,但它可以提升1分的水準,當你只用60分的系統)可能加一加一兩萬而已),要花一萬塊來提升到61分,值得嗎?但整組系統破百萬後,要花一萬塊提升一分卻顯得經濟多了。
以上只是想試圖用很簡單明遼的方式說明這部份而已,但是以價錢跟數字來衡量音響的表現卻是非常不好的方式 (非常..非常的不好)
所以,看過就算了,不要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