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lros
呆帳侵蝕了所有的盈餘
按金管會規定,信用卡應收帳款逾期超過三十天至九十天,應提列二%之備抵呆帳,九十天至一八○天,應提五○%,一八○天以上,應提一○○%。一八○天以上逾期比率超過三%,應予警告;超過五%,應提改善計畫;超過八%,即停止發卡。當月所產生的呆帳費用若未提列,即使當月有盈餘,提存不足,其盈餘也是假的。
但如果當月產生盈餘,呆帳提存亦足夠,即可以說該銀行信用卡業務賺錢嗎?不,還須再觀察其當月是否有出售信用卡不良資產,亦即若該銀行將逾期帳款之不良資產出售,即不需提存呆帳損失。
舉例而言,如果當月獲利一億元,應提之備抵呆帳須提存一億五千萬元,代表該信用卡部門當月虧損五千萬元;惟若將超過一八○天應提列之備抵呆帳一億元出售(否則逾期比率即超過三%),則由於出售的部分毋須提列,直接作為出售資產損失,掛帳於銀行總行部門,該信用卡部門反而獲利...
|
你會引, 可是你卻沒仔細看.
為了衝卡, 債信評估就隨便做, 隨便做又增加呆帳風險, 這是不是銀行自食惡果!?
我們來算百分比好了, 先不管運作成本, 20% 利率下, 乖乖繳款的人起碼要是呆帳的五倍左右, 呆帳才能打平.
那麼, 剛開始營運的時候, 碰上債信不良的機率多!?還是債信良好的人機率多!?答案是債信不良的機率多, why!?因為債信不良的比較會跳來跳去申辦啊, 債信良好的應付它原來的債務就已經差不多了, 會跳的機率是比較低的.
而你要吸引債信良好的轉貸, 就必須要對債信更嚴格, 並以更低的利率來吸引轉貸, 但銀行不是這樣, 為了衝卡放鬆債信檢查, 放鬆了之後, 先吸引一堆債信不良的來, 結果是衝高呆帳, 這也是銀行自己作法錯誤的問題啊!?財報哪裡會好看!?
就上面這段, 我再補充. 為什麼新加入戰場的銀行不用比較好的, 低的長期利率轉貸來吸引新客戶!?因為要壟斷利率啊, 怕你砍我我砍你, 賺的就少了啊. 問題是這不是違反自由經濟的精神是什麼!?
這些銀行業者的算盤是, 當衝到一定的數量, 債信良好的分母達到一定比例, 獲利就大了....但是中間為了衝卡, 早期吸收債信不良的部份, 就拿來運作轉嫁, 利率居高不下的後果就是因此而來, 體質不良或搞不清楚狀況的銀行就這樣被耍了.
台新、萬泰為什麼可以獲利, 就是他的分母夠大了, 大到呆債比例相對夠低.
這樣說明夠不夠清楚!?
我只想說, 不是只有你家人在搞金融, 我弟就在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