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帳侵蝕了所有的盈餘
按金管會規定,信用卡應收帳款逾期超過三十天至九十天,應提列二%之備抵呆帳,九十天至一八○天,應提五○%,一八○天以上,應提一○○%。一八○天以上逾期比率超過三%,應予警告;超過五%,應提改善計畫;超過八%,即停止發卡。當月所產生的呆帳費用若未提列,即使當月有盈餘,提存不足,其盈餘也是假的。
但如果當月產生盈餘,呆帳提存亦足夠,即可以說該銀行信用卡業務賺錢嗎?不,還須再觀察其當月是否有出售信用卡不良資產,亦即若該銀行將逾期帳款之不良資產出售,即不需提存呆帳損失。
舉例而言,如果當月獲利一億元,應提之備抵呆帳須提存一億五千萬元,代表該信用卡部門當月虧損五千萬元;惟若將超過一八○天應提列之備抵呆帳一億元出售(否則逾期比率即超過三%),則由於出售的部分毋須提列,直接作為出售資產損失,掛帳於銀行總行部門,該信用卡部門反而獲利五千萬元。因此,是否獲利,其實是很有學問的。而各銀行的逾期金額也可以透過打銷或出售而降低至零,因此,主管機關所公布各銀行的逾期比率(現金卡亦同),事實上無法正確透明化各銀行的經營績效。
信用卡業務最主要的營業收入為利息收入及手續費收入,大部分銀行信用卡部的營業收入都是高於營業支出的,但為什麼會有虧損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呆帳,呆帳侵蝕了所有的盈餘。前十大發卡行單是前二月份就轉銷了三三億元的呆帳,五十二家共轉銷了五八•六億元的呆帳;如以全年平均預估,國內光是信用卡業務全年就有約三二○億元的呆帳,如果再加計現金卡、小額信貸的呆帳,更是可怕。消金業務雖然是所有銀行的業務重點,但經營到現在,幾家衝刺到一、二百萬張卡的銀行股價還在十元上下徘徊,就可推知其信用卡業務的大致盈虧了。
那虧錢為什麼還要繼續經營?這有兩點原因,一是大部分的老闆都相信只要繼續衝卡,一定會賺錢的,因為他所獲得的資訊,包括通路、國際組織、信用卡部門的主管、聯名廠商關係企業,全都是這樣告訴他,因為如果不衝卡,上述這些人的收入就要大大減少了,況且還有中國信託、台新、國泰世華等衝卡模範生的先例,因此就要不停的衝、衝、衝。二是消金業務(尤其是信用卡),是銀行形象曝光的基點(niche),近幾年銀行的****內容,四分之三幾乎脫離不了信用卡的辦卡刷卡促銷,現金卡自五月一日起還限制做****,少了消金業務,不知道銀行****還有什麼內容。難道你能單純做一些「本行歷史悠久、服務周到、重誠信、有禮貌」的****嗎?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繼續經營的原因。
http://magazines.sina.com.tw/wealth...0506-00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