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刻錄技術綜合分析(上)
兼容性
DVD刻錄機之所以能開始向普通民用市場滲透,主要就在于DV(Digital Video,數字視頻攝像機)與寬帶的普及。而這種以視頻刻錄為主的操作,其根本要求就是兼容,如果自己刻出的東西不能在親朋好友那里觀看,就幾乎不會得不到市場與用戶的認可。但是,這里就涉及到了我們在上文講到雙向兼容的問題。有些老的DVD驅動器和播放機在推出之時,相應的刻錄規範還沒有出台,所以在這些老機器上實現兼容就非常難辦(雖然大部分可通過刷新Firmware來解決與DVD±RW的兼容問題)。而現在的一些驅動器與播放機則拿兼容這些新的刻錄標准作為賣點,比如支持DVD-RAM播放等等,那麼對于這類的機器,DVD-RAM的兼容性就不成問題。
在講述DVD-RW時,我們首次分析了兼容的實質。DVD-RAM之所以不能實現與傳統DVD-ROM的兼容就在于物理格式的不同,具體些就是首標的設計和更低的反射率。由于刻錄時需要提供地址信息,而這個地址信息在播放時卻是不需要的,這就產生了矛盾。DVD-RAM選擇了最為明確的地址信息設計,便于數據存儲操作,但首標的存在將破壞傳統驅動器的連續讀取與識別。DVD-RW與DVD+RW的做法則是將地址信息以某種特定的手段隱藏在軌道中,前者的做法是LPP(在岸台上設置凹坑),后者則是ADIP(將地址信息調制在高頻抖動的溝槽波形之中),它們都不影響軌道的連續性,從而在根本上實現了物理格式與DVD-ROM的兼容。
因此,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DVD-RAM在與傳統驅動器/播放機兼容方面做得是最差的。MHT三巨頭本來想讓DVD-RAM之后推出的DVD驅動器支持DVD-RAM,從而來完成“統一”大業,但顯然它們的願望並沒有實現,而更多的處于“自娛自樂”的狀態。
DVD-RW與DVD+RW在物理兼容性方面則是半斤八兩,誰也別說誰,兩者的比拼更多地體現在邏輯控制方面,以及因尋址與抖動頻率的不同而帶來的一些在刻錄功能與能力上的差別。如果只論與傳統驅動器和播放機的兼容性,兩者都值得推薦。當然,與CD-R是兼容CD-ROM的最好選擇一樣,DVD-R/+R才是目前兼容性最佳之選。
刻錄速度、容量與價格
這三方面因素可能是廣大消費者在兼容性之后要考慮的問題。在目前市場上所能買到的機種中,DVD-R最先實現了最高4×的刻錄速度,不過DVD+RW聯盟已經在2002年8月8日公布了4×的DVD+R規範。而在重寫方面,DVD+RW暫時以2.4×的速度領先,DVD-RAM與DVD-RW均為最高2×。在容量規格上,大家都支持單或雙面寫入,最大容量統一為9.4GB。在尺寸方面,目前除了DVD-RW之外,都有8CM、12CM兩種規格,但隨著使用8CM可錄DVD作為存儲介質的DVD攝像機市場的發展,8CM的DVD-RW出現肯定是早晚的事情。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41-33.jpg
使用8CM DVD-RAM作為存儲載體的DVD攝像機,由日立公司最先推出,目前使用8CM可錄DVD介質的攝像已經成為該領域里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在盤片價格方面,從筆者在國外刻錄設備營銷網站了解的情況來看,DVD-R/RW與DVD+R/RW相差不多(在國內,DVD+R/RW與DVD-RW還不常見,價格也比較貴,DVD-R最則在15元左右,是目前最便宜的DVD刻錄媒體),DVD-RAM由于產生工藝更為複雜而價格稍高,不過它是市場上目前唯一一個提供12/8CM與正反兩面重複刻錄的產品,而且重寫次數是其他產品的100倍。而DVD-RW與DVD+RW盤片雖也有雙面的規格,但目前在市場上還很難買到。至于刻錄機的價格將在下文講到。
目前市場上主流DVD刻錄盤片的價格(網上搜集)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44-23.gif
邏輯控制
邏輯控制是指在相應的物理格式基礎上所能實現的邏輯功能,比如格式化、寫入規則、尋址操作、缺陷管理等等。在這方面,DVD-RAM與DVD±RW有很大不同,DVD-RAM更像是“光硬盤”,它的寫入與讀取如硬盤一樣,在WindowsXP中你完全可以將DVD-RAM定義為一個FAT32卷來使用而無需第三方軟件的參與(如果要使用UDF文件系統,則需要相關軟件支持),如果不考慮與傳統驅動器的兼容性,其邏輯控制能力與操作系統底層支持能力是最為強大的。而DVD±RW才是傳統刻錄光盤的延續,很多功能需要借助第三方軟件來實現。
格式化
可重寫光盤的格式化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使用過CD-RW的都知道其格式化的速度實在讓人無法忍受。之所以要格式化,是因為新光盤上的數據全是0(空),沒有任何扇區信息,刻錄機在這種盤片上進行刻錄,由于沒有回饋控制信息,就好像在冰上漫無目的滑行,根本無法工作。而業界將光盤的格式化操作形象地稱為De-Icing(除冰),就是對光盤上的ECCB內的扇區設置標記(類似于DVD-RAM光盤上的Header)。它相當于在“冰面”上為刻錄設置“路標”,好讓刻錄機能知道自己的位置,而不是一頭走到黑。由于要對所有的ECCB進行設置,所以用時是非常長的。硬盤之所以能實現快速格式化就在于扇區的地址已經在磁盤上設置好,只需建立文件系統即可(這也是為什麼在Windows2000/XP下可直接對新硬盤進行快速格式化的原因)。而DVD-RAM則與硬盤一樣,由于扇區地址信息已經通過首標的方式嵌入光盤,所以DVD-RAM的格式化時間也非常短,基本在半分鐘左右。
對于傳統光盤,為了縮短光盤格式化的時間,業界想了很多辦法。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所謂的后台格式化(BF,Background Formatting)。BF允許在De-Icing的操作期間,將其挂起,以響應操作系統的指令,如果所需要的區域沒有被格式化,則先進行De-Icing,之后再寫入。進行BF時,在建立好導入區和文件系統之后,格式化軟件對刻錄機的控制權就可以交出了,對數據區的格式化操作轉向后台,用戶無法察覺格式化到什麼程度。
BF的另一個連帶功能就是“提前退盤”(EE,Early Eject),當在進行后台格式化的過程中想將光盤取出時。BF會建立臨時的導出區,這樣能保証讀取的兼容性。等下次再插入這張光盤時,BF會自動繼續未完成的格式化操作(臨時導出區被覆寫)。
不過,EE也不是只有在BF中才能使用的功能,在寫入數據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此操作,道理基本是一樣的,拷貝完最近的文件就建立臨時導出區,然后退盤。等再插入光盤時可再繼續DOW式的寫入(臨時導出區被覆寫)。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46-5.gif
后台格式化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並確保讀取的兼容性,而提前退盤的功能也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
BF的實現方式有硬件和軟件兩種,其中硬件實現方式主要就是Mt. Rainier技術。在軟件方面,現在有很多光盤封包刻錄軟件也支持BF,比如Veritas 公司的DLA(Drive Letter Access)軟件就能十分順利的在不支持Mt. Rainier的驅動器上實現BF。所以在這一點上,只要有相關的軟件支持,DVD-RW、DVD+RW與DVD-RAM的格式化速度都基本一樣。
但是,BF並不是真正的快速格式化,只是控制權可以提前交出,當寫入數據的容量大于已經格式化的容量時,仍要有所等待。也就是說,雖然在不到1分鐘這后就可以使用,但其實是把格式化時間轉嫁給刻錄的用時(尤其是當進入BF狀態后馬上進行刻錄),所以與DVD-RAM的格式化操作還是有差距的。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48-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