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lc2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1,216
DVD刻錄后起之秀──DVD+R/RW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19-19.gif

1、DVD+R/RW的發展歷程

DVD+RW聯盟的誕生緣由已經在上文講過了,DVD+R/RW在DVD刻錄界被稱為“被拋棄”的子民,由于DVD的官方組織──DVD論壇在1997通過了另一DVD重寫格式DVD-RAM,而使惠普、飛利浦、索尼三員大將“出走”,成立DVD+RW聯盟向DVD論壇挑戰,其主推的DVD+RW與DVD-RW同時開發,但最終沒有被DVD論壇所接納。DVD+RW聯盟的成立對DVD論壇的觸動可想而知,為了保持DVD官方組織的威嚴,DVD+RW被勒令不得使用DVD的官方標識,所以在DVD+RW標志中沒有DVD-RAM與DVD-R/RW標志中那熟悉的DVD Logo。

不過,憑借著30多年的光盤開發經驗,飛/索兩家雖然在DVD爭奪戰中敗北,但其所開發的DVD+RW正式推出時,卻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業界為了將它們與DVD-R/RW區分,DVD+R被稱為DVD Recordable ,DVD+RW被稱為DVD ReWritable。

在DVD+RW的開發中,曾經走過一段彎路,而且是先+RW,后+R。在1999年,索尼與惠普第一次公布的DVD+RW標准──DVD+RW 3.0GB/面,並由ECMA出版了相關標准,但與DVD-RW相比劣勢明顯,而且兼容性也不是很好。因此,DVD+RW聯盟立即開始重新設計,不過一些設計思路仍沿用了3.0GB的標准。新標准(4.7GB/面)很快便于2000年基本定型,2001年年底推出1.1版,后在2002年1月推出改進的1.1版,即DVD+MRW,主要的變化就是支持Mount Rainier(簡稱Mt. Rainier)技術。借助于DVD+RW聯盟主力廠商強大的物理與邏輯開發實力,可以說它是DVD-RW在民用市場上的強有力的對手。

DVD+R/RW的物理格式

DVD+R/RW在盤片的構成上與DVD-R/RW基本是一樣的。DVD+R的結構圖可參見上文DVD-R。

不過,在軌道的結構上,就有了很大不同。DVD+R/RW雖也採用抖動溝槽的存儲方式,但如何“抖動”卻更有學問。首先,抖動的頻率要比DVD-R/RW高很多,為817KHz,抖動單位長度約為4.3μm,相比下之CD-R/RW的抖動長度為45μm,DVD-R/RW的抖動長度為25μm。所以又稱之為高頻抖動(HF Wobble,High Frequency Wobble)式溝槽。高頻抖動的好處是,可以更為精確的跟蹤軌道,並且定位更為准確(因為檢測周期縮短了),為DVD+RW能實現無損鏈接(LL,Lossless Linking)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其次,與DVD-R/RW的抖動主要提供馬達同步信號不同,DVD+R/RW採用了在MD(Mini Disc)上就已有的設計,將扇區地址信息調制到抖動的波紋中。也就是說,在刻錄時,通過檢測抖動所產生的信號就可獲得地址信息,這個技術就是地址預制溝槽技術(ADIP,ADdress In Pre-groove),它與CD-RW上所用的絕對時間預制溝槽技術(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很相像,只不過在ATIP中更多的是輔助信息(如生產商、可刻錄時間與速度等)。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24-20.gif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24-51.gif

DVD+R/RW的軌道抖動示意圖,其抖動長度為4.3μm

不過,在最早的DVD+RW 3.0GB/版本中,是將盤片分為8個區段(Segment),而ADIP只包含了區段地址和軌道地址信息,只能借助交互式精確時間標記(AFCM,Alternating Fine Clock Mark)來進行輔助尋址。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28-22.gif

在DVD+RW 3.0GB/面版本中,盤片被劃分為8個區段,區段地址被調制在軌道抖動的波形中

在目前的版本中,從筆者掌握的有限的資料上看(DVD+RW聯盟的技術規格保密得非常好,能得到的要不是過時的資料,要不就是普通的介紹),AFCM與區段的設計似乎已經取消了,而ADIP則包含了精確的地址信息,每一個ECCB(16個扇區,32KB)包含4個ADIP地址信息,即一個地址對應4個扇區(8KB)。

在旋轉方式上,DVD+R/RW採用了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恆定角速度)與CLV兩種,CAV是硬盤所採用的旋轉模式, DVD+R/RW用它進行刻錄,有助于提高隨機寫入的速度和性能,這對專業人員進行非線性(No-Linear)視頻編輯有很大好處,相對的,在使用CLV旋轉方式時能得到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兼容性。但具體到某一款具體的產品,則只能支持其中的一種DVD刻錄方式。目前用于PC的DVD+R/RW驅動器的DVD刻錄旋轉模式基本都是CLV。

與前面講過的DVD-RAM、DVD-R/RW一樣,抖動的軌道在光盤出廠時就已經做好了,它將引領激光頭進行精確的刻錄,但不會影響數據的讀取。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29-24.gif

(上圖可點擊放大)

DVD+RW物理規格與DVD-ROM的比較,灰色底格部分表示完全兼容,其實在物理兼容性方面DVD+RW與DVD-RW基本一樣,由于反射率的原因,DVD+RW也面臨與DVD-RW一樣的兼容性問題,但也可以通過刷新Firmware來解決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9-31-14.gif
舊 2005-12-10, 10:48 PM #15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lc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