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ylc2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1,216
DVD刻錄開路先鋒──DVD-RAM(二)

2、盤片與驅動器的規格

DVD-RAM Ver2.0與Ver1.0在盤片的規格上有著很大不同,首先就是容量的變化,並且有了8CM盤片的規範。而由于容量的不同也必然造成相關的設計產生了變化,如存儲區數量、軌道間距、記錄點的長度等等,其次是刻錄速度的提高。不過DVD-RAM規範是向下兼容的,支持最新Ver2.1的DVD-RAM驅動器仍可以使用Ver1.0的盤片。

DVD-RAM Ver1.0與Ver2.0的規格對比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36-22.gif

本文下面的介紹只限于DVD-RAM Ver2.0 12CM的盤片系統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36-49.gif

3、DVD-RAM的存儲方式

刻錄玩家應該知道,在CD-R與CD-RW光盤上都有已經設置好的存儲軌道,這個軌道是特意制作的溝槽(Groove),DVD刻錄在這一點上與之大同小異,但DVD-RAM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設計,首先讓我們看看DVD-RAM盤片的存儲結構。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37-39.jpg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38-3.jpg
DVD-RAM盤片(Ver2.0)的存儲結構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數據區中,DVD-RAM不僅在溝槽處記錄數據,也在岸台(Land)記錄數據,因此DVD-RAM的基本存儲方式被稱為“岸/溝”式存儲(Land/ Groove)。在圖中,我們還能發現還有一個地址區,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是DVD-RAM之所以能實現隨機存儲的重要保証,它為每一個存儲扇區都設立了一個唯一的標識(ID),4個ID信息就組成了前文講到的首標(Header),之所以稱它為浮雕式,是因為它是以凹坑的形式壓制(類似于CD-ROM的制作方法)在非激光刻錄的介質上。它就相當于硬盤上的伺服信息,不會在寫入時被破壞。這種通過首標進行尋址的方式就是互補定位信息凹坑地址(CAPA,Complementary Allocated Pit Address)。

首標中的4個ID信息,兩兩一組(ID1/ID2、ID3/ID4),每個ID中包含有同步信息、物理扇區地址、地址錯誤檢測信息等,分別對應位于其身后的處在岸台和溝槽的扇區。這里需要指出的是,DVD-RAM與CD-R一樣,使用的也是一條螺旋形軌道,因此在每一圈中都要進行岸/溝之間的轉換,ID1/2與ID3/4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而所有的這一切(首標的信息,各ID的位置,岸/溝轉換)在DVD-RAM盤片生產過程中就預制好了,無需用戶操心。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39-56.gif

DVD-RAM軌道的螺旋結構,在每一圈中都會有一個岸/溝轉換點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40-30.gif

DVD-RAM盤片上首標的組成,ID1/2對應后面的岸台扇區,ID3/4對應后面的溝槽扇區,在經過岸/溝轉換后,ID1/2與ID3/4的位置也會改變,保持相應扇區的對應位置

從中圖可能有些讀者發現軌道是呈波浪形抖動的,難道是為了美觀?哈哈,其實這是有意而為的。在CD-R與CD-RW光盤上的軌道也是“抖動”的,業界稱之為Wobble。這個設計在于更好的對軌道進行跟蹤,保持應有方向,配合上文講到的岸/溝式存儲技術,可以得到很高的跟蹤精度。DVD-RAM將這種技術定義為的抖動岸/溝式軌道(Wobbled Land and Groove Tracks)

當光學傳感器識別經過首標時,一個推挽式(PP,Push-Pull)式軌道跟蹤探測器將開始工作,此時帶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與判別電路(Discrimination Circuit)來獲得並識別首標與軌道的信號,同時借助于PLL(Phase-Locked-Loop,鎖相回路)生成與抖動信號同步的時鐘信號,從而保証軌道的跟蹤精度。

軌道抖動的頻率是固定的(在Ver2.0版中,抖動的頻率為141KHz),能給驅動器提供一個恆定的時間信息。因此,這個固定的抖動頻率可以幫助讀取頭在連續讀取扇區但讀取下一個首標失敗時,仍可以通過計算抖動周期找到下一個扇區的位置。松下公司聲稱這個技術可以將尋址的錯誤率降低到10-20以下。不過,大家不要誤會激光頭的刻錄也是在抖動中進行,抖動只是為了更好地跟蹤軌道(之所以軌道不是正規的圓形,是因為有規律的變動更容易識別並跟蹤,如果是平直的一條線反而不容易判斷),數據的記錄仍是沿軌道的中線進行,在讀取時,驅動器是不理會抖動信息的,這也是其他光刻錄技術所慣用的手段,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異。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8-42-38.gif

DVD-RAM的抖動形岸/溝軌道,抖動是為了便于跟蹤與同步,激光刻錄仍沿軌道中線平滑進行
 
舊 2005-12-10, 10:38 PM #15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lc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