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的誕生之路(下)
然而任何一個新產品如果得不到業內同行的支持,即使再先進也是不會成功的,對立雙方都明白這一點。因此在競爭中,雙方都投入了全力,一方面完善自己的設計,一方面則游說在電子工業和娛樂業較有影響的公司加入自己的陣營以增強自己的實力。東芝更是早在醞釀新格式時就秘密地開始了“拉選票”的活動。在設計SD格式的早期,東芝公司就邀請當時在環球娛樂業中赫赫有名的時代─華納兄弟影視娛樂集團公司(后與AOL合並)加盟,並且將SD 的初步設想也告訴了后者,其實東芝公司早在九十年代初就與華納公司正式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有線電視和視頻硬、軟件開發等方面一直合作得很好,這一次開發DVD 的大行動當然不會忘了老朋友。華納公司見DVD對娛樂業極有好處,為確立自己在娛樂業中的地位,當然求之不得,這樣兩家一拍即合,正式組成了東芝─華納聯盟,事后表明華納公司在拉“選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接著東芝又開始盯上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在消費電子領域中的“龍頭大哥”─日本松下公司(MATSUSHITA, Panasonic是它的著名商標之一)。就在拉斯維加斯大展后不久,東芝公司社長親自打電話紿松下公司的社長,懇切邀請松下公司加盟自己的陣營。緊接著,華納公司總裁也從美國致電松下公司,勸說其加入東芝─華納聯盟。雖然松下公司在開發VCD 時與索尼、飛利浦公司的合作關系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一次松下公司並沒有急于明確表態支持索尼和飛利浦,因此也是兩大陣營力求爭取的對象。經過一段時期的等待,松下公司終于做出了關鍵性的決定,加盟東芝─華納陣營。之所以說是關鍵性的決定,是因為松下在消費電子領域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她的加盟大大加強了東芝─華納聯盟的實力,並在解決SD不能向下與普通CD兼容的問題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它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其它消費電子公司的意向。在松下做出決定不久,先鋒、日立、湯姆遜(THOMSON)等具有相當影響的公司都表示支持SD規格並加入東芝─華納陣營。
與此同時,華納公司也開始加緊對以往競爭對手的拉攏,與那些娛樂業巨頭的上層領導頻繁接觸,先后成功地邀請到了米高梅、百代等著名的媒體集團(百代公司與東芝早有合作, 成立東芝─百代合資公司生產CD唱片和卡拉OK音響設備,也可以說是老朋友了)。 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悄然進行,沒有半點的聲張。當東芝─華納集團在1995年1月24 日公布自己的設計規格時,也公布了集團成員的名單,輿論界隨之一片嘩然。的確,在東芝─華納陣營中集中了不可忽視的力量,相比之下,索尼─飛利浦集團就遜色多了。索尼─飛利浦集團倚仗著在CD技術方面的一貫強大優勢,覺得其他公司對自己提出的技術規格應該是“一呼百應”,從而放松了對這些公司的拉攏,使東芝一方在暗地里一次又一次地得手,最后只有索尼的子公司愛華(AIWA)明確表示支持,連在VCD的開發過程中始終是盟友的日本勝利公司(JVC)都離之而去,形勢對索尼─飛利浦集團極為不利。 后來,東芝─華納陣營又增添了韓國的三星公司(SAMSUNG)和SKC公司,顯然在這場競爭中索尼─飛利浦集團的實力已明顯處于下風。
但是,由于普通CD后來派生出了CD-ROM,所以在研制DVD的當初,除了娛樂業, 還有一個大行業也在密切注視其發展動向,那就是計算機業。由于多媒體的高速發展,計算機業對DVD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于娛樂業。DVD將是為這兩大業界服務的,因此得到了這兩大業界的支持才可以說是真正的勝利。在這方面,索尼─飛利浦集團由于向終端用戶承諾提供可錄的MMCD設備,而得到了需要經常備份文件(也就是複制)的計算機業的支持。但反過來,正是由于東芝─華納集團保証不向一般用戶提供可錄的SD設備以保護影視娛樂公司的版權利益,而得到了娛樂業的廣泛擁護。雙方各有后台,勢均力敵互不相讓。誘人的DVD不能形成統一的標准格式使人不禁回想起以前類似的情景:JVC的 VHS與索尼的Beta錄像格式之爭;索尼的 MD對戰飛利浦的DCC;還有索尼的8mm與JVC公司的VHS-C攝像機格式的大戰……顯然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極為不便的。當時的情形也驚人的相似,出于對消費者利益的考慮(當然也是為自己),兩大業界里的領導人物最后都明確表態,只接受一種技術規格方案,不管是任何一方的或者是折中的方案(而就當時情況而言,只能是一種折中的方案),這其中包括IBM、Microsoft、 Apple(蘋果)、 COMPAQ(康柏)、HP(惠普)、Kodak(柯達)等當時頂尖的企業和美國電影制片業顧問委員會。面對兩大業界的強大壓力,兩大對立集團開始尋求合作以打破殭局。
首先由索尼公司主動提出了倡議,並與東芝最終達成了旨在使雙方光盤格式的編碼標准能夠相互兼容的協議,也就是說按此協議將可以較為容易地制造出“通用機種”,既可讀SD又可讀MMCD,當然還包括普通CD。但是這個協議並沒有得到兩大業界的支持,因為從本質上說兩大格式並沒有折中,而是在表面上採取了一種變通的形式。迫于業界壓力,兩大陣營不得不開始新一輪的談判,但在開始時雙方都沒有太大的誠意,他們怕在可能達成的折中方案中,己方的技術與專利比例少于對方而在以后的實際市場動作中處于被動的局面。因此,雙方都竭盡全力突出己方規格的優點,力爭對方妥協,這樣在1995年8月15日到8月24日期間,雙方的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24日下午,索尼公司社長親自與東芝公司社長聯系,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格式的工作。同時兩大陣營內部也產生了盡早達成統一格式以盡快將其產品化的呼聲,而上述的兩大業界也施加了更大的壓力。顯然,讓一方向另一方徹底投降是不可能的,只有相互妥協才能實現規格的統一。因此,雙方從全局優勢論轉向了更為實際的局部優勢論,不再強調自己的規格具有全面的優勢,而是在具體的產品設計中突出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術優勢,這樣局勢就較為明朗了。
1995年9月15日對于DVD來說是一個關鍵的日子,兩大陣營終于達成了統一DVD標准的協議。在最后關頭,索尼公司做出了重大的、關鍵性的讓步,她放棄了自己的光盤結構,同意採取東芝公司獨具匠心且較為先進的雙盤對接的光盤結構,而東芝公司則相應的在數據信號的調制、處理等部分技術向擁有豐富的CD生產、開發經驗的索尼妥協。
至此,這場曠日持久且空前激烈的DVD規格大戰算是告一段落,但也從此埋下了禍根。表面上看,MMCD與SD在規格上是一軟一硬雙方各占一項,平分秋色。可事實上,採用MMCD的部分按照索尼技術人員的話說則是象征性的,讓一向以技術領先著稱的索尼很沒面子。從此,索尼與飛利浦的“複仇”之心就沒有一刻停止跳動,而DVD刻錄與藍色光盤時代,就是其反擊的開始!
目前的DVD的容量規格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48-3.gif
注:GB=109字節(下文如果沒有特別注明均以此數值為標准)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48-27.gif
DVD-5的盤片結構圖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49-52.gif
DVD-10的盤片結構圖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58-35.gif
DVD-9的盤片結構圖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52-53.gif
DVD-18的盤片結構圖
http://www.pcpop.com/popimages/2003-4-28-17-53-2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