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ipper
先回這一些...
最近有些公司有些案子.......
既然這樣,那回到原來的地方。
不就我們不用考慮雷達方面的嗎?
但是我也提到了,接戰距離。
妳可不能一直猛猛的向敵機前進,挺進他的最大接戰距離,就會了妳那短短射程...的自衛...
到頭來,簡單的說,還是不適用。
另外,能對空搜索,還要考慮到對空搜索距離。
距離短,跟前面的飛彈射程一樣。
我的對空定義是能及早的發現敵人、追蹤敵人,在利用手頭上的武器做反擊。
並不單單只侷限於飛彈本身。
只是不知你的看法是否與我一樣而已。
因為從最早的雷達,到最後單單只談到飛彈,好像單單的將焦點只放在"個別"的武器單位上。
我是比較偏希望能看整套。
繼續加班....
|
我只能講,你扯了一大堆,都和核心無關,就像在討論蛋糕外殼的蝴蝶結綁的不漂亮所以蛋糕不好吃一樣
先視先射先殺只是空戰的一小部份,甚至於更狹隘的是這是"美國觀點",有沒有實現這個條件和能不能對空沒有任何關係
空戰中影響決策的的最重要因數是"環境意識"或稱狀況意識 SA,雷達只不過是構成SA的一小部份,真正的決斷還是來自飛行員的眼、耳、僚機、地面管制這些資訊在腦海中綜合後而得到的環境意識,而環境意識最重要的便是來自於雙眼,所以才會有"Head Up" Display HUD,甚至是HMD的"Head Out",就是要讓飛行員夠用雙眼看,而不是死盯著雷達幕然後被擊落
(詳情請看XF-103被取消的理由)
在纏鬥中沒有一個飛行員會有時間,也不會有飛行員蠢到去看在HUD上狂跳的距離數字來決定要不要發射飛彈或機砲,這時靠的還是雙眼,雷達距離只能拿來參考,離的夠不夠近是由飛行員自己決定,目前沒有一套系統能告訴你多近才夠,更沒有一套系統可以告訴飛行員下一步該怎麼做
美軍飛行員在發射飛彈時沒人相信電腦告訴他的發射距離,不管是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還是波灣戰爭中的美軍飛行員,都一直要到看到敵機後才願意發射麻雀飛彈,他們寧可相信眼睛
如果從第一次有紀錄空戰至今也接近一百年,前面30年沒有任何雷達,大家空戰打的不亦樂乎,到了二戰時,絕大多數的空戰王牌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也一樣擊落一大堆飛機,就算有雷達也是無法測距的
而越戰時配有雷達的F-105和F-4也是曾被沒有雷達的Mig-17擊落,不裝雷達就不能對空?那F-4一定是被幽浮所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