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ndrei
我記得 看 帝國毀滅電影 片中 剩不到幾天時間
希特勒 越來越緊張 戰略都亂安排..
到最後 防線 潰敗.
|
二戰初期橫掃波蘭、法國的經驗,讓希特勒看不起德國的將軍元帥。但是奇兵的使用,可一不可再。蔑視傳統軍事將領的意見,使得二戰中期以來,所有德軍的作戰行動,都淪為行險儌倖!
史達林格勒的死不撤退,讓德軍損失數十萬兵力、數以千計的重裝備和飛機,讓東線德軍無法重新建立優勢。北非的死守,讓非洲軍團在彈盡援絕後只有投降。
如果這兩批部隊,沒有因為希特勒的瘋狂命令而損失,歐洲的戰事大概可以拖久一些。不過很可能會讓德國也挨上一顆原子彈,而不是兩顆獨厚日本。希特勒的提早敗亡,算是德國的一大幸事。
以二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的生產力量而言,不論有無原子彈、或德軍能否有更多時間讓新武器如飛彈或噴射機大量服役,德國都注定要失敗的!就像大西洋之戰後期,盟軍造船速度,讓U艇來不及擊沉!日本自殺飛機數目比美國軍艦總數還少,面對這種戰爭,軸心國是完全沒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