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odel_chen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410072.htm
雖然清末民初時出現了不少兵工廠,但由於中國技術落後,國內僅能生產步機槍、小型火炮之類的兵器,且在產量與品質上均不敷現實的需要,故只好仰賴外國供應軍火。5據台灣學者陳存恭先生考證,從1912年至1928年,共有德國、日本、挪威、英國、波蘭、俄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典、荷蘭、奧地利、葡萄牙、丹麥等十幾個國家向中國供應了價值69,949,317兩(海關銀,約合國幣46,693,825元)的陸軍軍火,這在無形之中使中國成了「萬國兵器展覽館」!6然而,由於外國列強的封鎖與歧視,中國這所「展覽館」內的「舶來品」在品質上其實與國內生產的兵器並無多少差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中國陸軍的裝備水準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更趨惡劣:1929年中國陸軍使用的100萬杆步槍中,約達80%屬於老舊破損、無法使用.
中國陸軍雖然多達220萬之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