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化解一部份因雙方的誤會造成的歧見。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您這邏輯實在大有問題,同樣是主觀想法,也有因不同的用詞而有不同的感受,怎麼可能龜毛是負面,所以澳客也是負面的?這兩者到底有什麼連帶關係,小弟我實在不懂,誰規定只要是主觀想法,就一定是帶有負面用詞的呢?
|
這一部份小弟表達的不好讓你誤會了,真是抱歉。
我先用一個例子整理一遍:
A 買家,B是賣家
A 跟 B 買東西,而 A 希望的作法是 B 目前沒有的作法, A 希望 B 能依希望的作法稍作改變,可是 B 說沒辦法。
於是 A 心裡主觀認為 A 很龜毛,而 B 心裡也主觀認為 A 澳客。
所以我想要表達的是 A 覺得 B 很龜毛是主觀認為,而 B 覺得 A 像澳客也是主觀認為。
(這一部份沒有異議)
同理
A 認為”龜毛”不是負面用詞是主觀認為,所以 B 同樣有權利認為像”澳客”不是負面用詞是主觀認為。
所以不管是 A 對 ”龜毛”或是 B 的對”澳客”,在用詞是否為負面的認知都指使行使主觀認為的權利而已。
而從這樣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會有”龜毛”與”澳客”的主觀想法,是因為行為而產生的,並不是單純的因為人的緣故,所以在討論這樣的問題不能忽略行為的因素。
我想要表達的是:
A 主觀的認為”龜毛”不是負面,因此主觀的認為 B 也會覺得”龜毛”不是負面。
同理
B 也可以主觀的認為”澳客”不是負面,因此主觀的認為 B 也會覺得”澳客”不是負面。
所以如果 A 說:『我不認為”澳客不是負面" 』,為什麼 B 不能根據相同的邏輯說:『我也不認為”龜毛”不是負面』。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您發現你的說法,在邏輯上是那裡不對了吧?小弟認為您這樣的說法,違反了將心比心的原則,可以說是全然不通的。
|
”龜毛”與”澳客”是不是同樣的負面等級,其實跟 A 覺得 B 很”龜毛”是主觀認為一樣也只是主觀認為。
也許 A 會說:『因為不認為 ”澳客”不是負面 』
你也說了是你買東西比較龜毛,所以你主觀的認為他人龜毛
”他人是澳客,所以主觀認為我是澳客”
他人澳客是因為他買東西的行為像澳客,所以才會主觀認為你澳客?
如果他人的行為跟你一樣,怎麼會認為你是奧克呢,是不是?
我不喜歡別人稱我是澳客,但是如果我展現出澳客的行為,我被人稱為澳客的話,我會先去檢討自己的行為。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本著將心比心的原則,如果有他人說我是澳客,我會不高興,但如果有他人說我是龜毛的客人,那我就覺得還好,我買東西本來就很龜毛。我也不認為這是什麼負面用詞。”
|
所以將心比心是指:
如果我被說澳客會不爽,那麼當我說別人龜毛的時候,是不是他也有可能像我被說澳客一樣的不爽。
而不是
他人說我龜毛我覺得還好,所以我說他人龜毛他人也會覺得還好,問題是他人真的也一樣覺得還好嗎?
你自認比較龜毛,所以”龜毛”這個詞作用在你身上你不會覺得是負面的,當他人不自認為龜毛,”龜毛”這個詞作用在他人身上可能就產生不同感覺了。
結果你比來比去都只比到你的心,例如說他人說你是澳客的心,怎麼沒有去比到被你說龜毛那個人的心,這樣能算將心比心嗎?
引用:
作者meidoku98
麻煩您翻看一下前文,小弟所謂唯恐天下不亂的是記者,莫非您要跟我說,記者其實並不會唯恐天下不亂?這跟我在PCDVD看到的資訊是相違背的喔
的確任意猜測,甄子丹比試輸了他會不會覺得丟臉,這對討論沒幫助,而且我也同意切磋武技這是好事,但是欲達成切磋武技的目的,而卻用不適當的方式,對著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放話,實在不得不令人覺得這是別有目的,
|
真是抱歉,那是我眼睛黏到蛤肉沒看清楚。
”不適當的方式”應該是指”對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放話”而言吧。
而”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是你的主觀認知,而甄子丹接受記者的採訪,是否也認為記者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呢?
我不知道,所以我認為”不適當的方式”的說法尚無法認定。
所以你的論述是你認為記者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所以你根據你對記者的認知,來推論甄子丹提出的切磋武技目的?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原來如此,看樣子這是誤會了,造成大家誤會小弟很抱歉,您所言那是指自認(自已)比他人都強,但小弟是指人皆會對世間任何人事物有高下之分,這是雙方語意上的誤差
所以前面小弟所謂有人認為泰拳不入流的說法,被人誤會為中國武術的弟子瞧不起泰國武術,甚至還有人進一步對其武德上的質疑,這樣指鹿為馬的說詞,實在令小弟汗顏,也許是因為小弟用語上的失誤才造成這樣的誤會,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看看前文,小弟是指說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或者說有人有這樣的觀念,但問題是這樣的人,未必就一定是中國武術的弟子呀
也許他有可能是中國人,但不代表認為泰國武術不如中國武術,就是認為自已比人強。那應該是指說,有人對泰國武術與中國武術相比之下,有高下之分,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怎麼會跟道德有關呢?難道有人主觀認為泰拳不如中國武術,就是認為自已比他人還強?就是沒道德?這樣想法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學過中國拳術的弟子,說這是自認自已比人強,那豈不是令人莫名所以.....
|
你說我誤會了你的意思,那麼我很抱歉。
如果有一個中國武術弟子認為”泰拳”不入流,說這個中國弟子瞧不起”泰國武術”的確有可能是誤會,因為”泰國武術”可能不只”泰拳”。
但是如果一個中國武術弟子認為”泰拳”不入流,難道不是瞧不起”泰拳”嗎?如果這個中國武術弟子沒有瞧不起”泰拳”,何以認為”泰拳”不入流。
而會瞧不起”泰拳”的武者,不就有”武德”不足的疑問了嗎?
重點是以我之前的說法,我是要表達一個”武者”如果自認為比其他”武者”強,這樣子是修養不夠,武德不足。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很遺憾的是,小弟指的是『對不同的人事物有高下之分』,而不是如您所言的,"個人自認優於他人",希望解釋過誤會之後,能對雙方的岐見有更進一步瞭解的機會。
還是說只要一提到中國武術,你就可以隨便找個中國人為代表,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可以代表中國武術?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說,中國武術就是代表自已?所以認為中國武術比泰拳高等,就代表自已比他人高等?
所以同樣的道理,這只是對不同的人事物有高下之分,就好像燒錄機是物,武術派別則是事。我認為對benq 與 LITEON燒錄機有高下之分,就好像是對泰拳與中國拳有高下之分一樣,只是單純的對不同的人事物有高下之分。你可以說這是主觀想法,不予認同,但有這樣的想法就要被人質疑沒道德,沒修養,這帽子戴的實在太大了,難以令小弟認同。
|
我想要表達的的確沒有這個意思。
我想要表達的是,人的部分,一個人單純就另一個人與自己之間的分高低,的確是有修養的問題,我用的是”修養不夠”的這個詞,也是想要表達這個意思,如果我有用到”沒修養”這個詞的話,是我的筆誤,我抱歉。”修養不夠”不等於沒修養,只是程度的問題而已。
一個想法如果只是想法,只存在自己的腦中,別人是無法評價的,但是自己是可以的。
以”貪污”為例子,如果身處一個認為”貪污”的行為不對,自己也認為”貪污”的行為是低下的,那麼如果自己有”貪污”的念頭,自己會覺得”貪污””不是不對”的”念頭”嗎?
這個評價只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如果這個念頭”說了出來”給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聽,聽到的人就有權評價這個念頭是”對的念頭”或是”不對的念頭”。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所以用您的故事來印證,這一連串事正好相符合呀,蘇東坡說出來佛印禪師像牛糞,因為他心裡只有牛糞,一個人心裡頭夠龜毛,所以他看到不如意的人也會說他龜毛,一個人心裡頭只有澳念頭,所以他看到不如意的人,就會說他澳客,就是這麼簡單
[QUOTE=meidoku98]
”龜毛”與”澳客”是透過行為展現出來的形容詞,於該禪門公案所要表達的類型不一樣,不能類比。
說明已經寫在最上面了。
[QUOTE=meidoku98]
因為有人知道有其它武術有許多大宗師,甚至李小龍也有資格能名列截拳道的大宗師之列,那至少中國武術的『有』,相對的泰國武術的『無』,這就是這種人認定的標準。
這跟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不存在毫無關係,因為不能證明不存在,相對的也不能證明一定存在,那相對的比較起能證明一定存在而言,當然會有人相信中國武術較高等。所以您所謂的『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不存在』,對於討論來說是毫無幫助的。只是一句空話而已。因為你強調不能證明一定不存在,相對的你也不能證明一定存在。
|
首先,我是說”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不存,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我並沒有加上”一定”,”一定”這個字眼是你家的。
而”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不存在”代表的是”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存在”,也就是”未知”,也就是說不知道有沒有,如果”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不存在”是一句空話呢?
怎麼會對討論沒有幫助呢?
”因為不能證明不存在,相對的也不能證明一定存在,那相對的比較起能證明一定存在而言,當然會有人相信中國武術較高等。”
因為未知泰拳宗師的存在,所以也無法跟已知有宗師存在的中國武術相比較,自然就無法知道中國武術是否比較高等這樣的結論了。所以這樣的相信只是純粹的心裡相信,而不是透過實際比較的相信。
我只是想說明這樣的認定過程,有邏輯上的問題而已。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此言差矣,這是不尊重女性的"念頭",但有人有這樣的念頭,是不是代表他是不尊重女性的人?對於這一點,我是非常不認同的
我認為心裡頭的念頭,不管內容有多麼的驚世駭俗,都是無罪的,更沒有必要因為有這樣的念頭,就要套上道德與修養的標籤,既然念頭無罪,那就沒有所謂的好的念頭與壞的念頭的差別,除非他要把不尊重女性的念頭給實際的執行,這樣的念頭才真正的算是壞的念頭。
而你上頭那些小弟真的無力再回了,我只用一句我前面說過的說法,『什麼時候連自已的念頭在想什麼?都輪的到別人來管了?』這樣就要給人套上無道德的標籤,不覺得太沉重了點嗎?
那言下之意,豈不是代表你自已承認你是無道德無修養了嗎?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另外對於歧視的定義
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GraphicWord=yes
如果說心裡頭認為泰拳不如中國武術,這也能認定為歧視
所以心裡頭認為黑人不如白人,這也算歧視,那小弟真的無話可說了
所以相對的,認為LITEON燒錄機不如benq燒錄機,這代表是歧視LITEON燒錄機
孔子認為其它弟子不如顏回,這代表孔子是在歧視其它的弟子,那小弟瞭解了∼
|
首先,一個心裡面”沒有不尊重女性想法”的人,是不會產生”沒有不尊重女性”的”念頭”,所以會產生”不尊重女性”的”念頭”,是不是”心裡面””不尊重女性”。
至於,一個在外在行為上”尊重女性”的人,”心裡面”卻有”不尊重女性”的”念頭”,算不算是一個”尊重女性”的人,就留待您自己思考囉。
至於”什麼時候連自已的念頭在想什麼?都輪的到別人來管了?”,我並沒有這樣說,我只是說自己有什麼念頭他人無法管,例如你所舉的例子心裡有”扮演強暴女性片的主角”的”念頭”,你可以主觀的認為只是心裡有”強暴女性”的念頭不算是不尊重女性,這個念頭沒有人管得了你,就算你說了出來也沒有人能阻止你不能繼續想,但是一個已經說出來的”強暴女性”的”念頭”,聽到的人就會根據”一般”的”客觀””普世道德觀”認為這是”不尊重女性”的”念頭”。
重點不在是否無罪,而是在於是否給了他人客觀評定念頭的機會。
A 心裡不尊重女性,不說出來沒人知道,一說出來後其他人認為 A 有不尊重女性的念頭,因而覺得 A 是不尊重女性的人。
這時 A 可以說:”你們管我怎麼想”,那麼 A 又如何管其他人怎麼想。
那麼其他有耳語流傳時,A 是要怪其他人的耳語流傳,還是要怪 A 自己說出了那個念頭呢?
孔子並沒有明說其他弟子不如顏回,孔子說”賢哉!回也”只是在稱讚顏回而已,你說的”孔子認為其它弟子不如顏回”應該只能算是你的推測。
除非你覺得”肯定一人,就是否定其他所有人”。
另外無罪”不代表是一定是對的”,也”不代表一定是好的”。
真的離題有點遠了,到此停住好,我已經盡力的闡釋一些客觀邏輯的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