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pooky_mulder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134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此言差矣,我知道您上頭的見解,在邏輯上的原則就是
將心比心

所以說我可對他人主觀想法,他人沒權利禁止我
同理別人也可對我主觀想法。我也沒權利禁止他
所以說我無法反對這樣的邏輯。

但是爭議點放在龜毛到底是不是負面用詞?跟澳客無關。假設說龜毛並不是負面用詞的話,那套用上面的邏輯,我用主觀想法,認為某老闆的做法很龜毛,邏輯上他人也可同樣主觀對我是不是?

所以說本著將心比心的原則,如果有他人說我是澳客,我會不高興,但如果有他人說我是龜毛的客人,那我就覺得還好,我買東西本來就很龜毛。我也不認為這是什麼負面用詞。所以說如果有人被我批評之後,覺得感受到負面的批評,這實在令我十分不解,我有說某人是澳老闆嗎?所以我認為您的舉例在邏輯上是錯誤的。
如果你覺得批評人龜毛不是負面用詞,那麼別人批評你龜毛也不是負面用詞。這樣才正確。


此言差矣,我的見解在邏輯上的意思是:
Step 1.
如果龜毛是主觀想法,而澳客也是主觀想法而已。
同理如果澳客不是主觀想法,那麼龜毛也不是主觀的想法。

Step 2.
如果定義龜毛是負面用詞的話,則:
龜毛是負面的主觀想法,而澳客也是負面的主觀想法。

如果定義龜毛不是負面用詞的話,則:
龜毛不是負面的主觀想法,而澳客也不是負面的主觀想法。

從 Step1 到 Step2 符合形式邏輯的思維一慣性。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您說的沒錯,但很可惜的是,比試輸了也不會覺得丟臉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證據與任何方法可證明這一點,因為答案存在甄子丹的心中。當然任意猜測他人的想法是不妥當的。

所以我們只能用其它外來資訊,來評斷他的行為,比如說若是當真是為了切蹉武技的目的而比試,怎可對唯恐天下不亂的煤體放話?這怎會像是"單純"為了切蹉武技為目的的比試?在小弟看來是一點也不像,如果這場比試真的辨成了,那煤體還不鋒擁而上,就算沒辨成,這樣的嗆聲對於既將上映的電影能造成多少話題性?說這單純是為了切蹉武技為目的,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那麼你又是從什麼角度說明切磋武技是唯恐天下不亂呢?
甄子丹心理怎麼想當然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是跟高道德標準或是高道德修養的人,在比試輸了不會覺得丟臉,這是兩回事。
一個是甄子丹心裡怎麼想這一件事,一個道德規範這一件事,這是兩件事。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因為邏輯上這可套用在人事物上頭,而一開始舉例是在講人,但沒規定事與物不能講。

我認為所謂的眾生平等,那只是方便傳道用的話,事實上只是生命的平等,每個人都有一條命,所以眾生平等,但不是階級的平等。

比如說佛家勸世人不殺生,但為何植物就可食之?難道植物就不是生命?也許在佛家的說法上,植物並不能,也不必認定是生命的,但這豈不就已經是一種不平等?


沒錯,某人對另外一個人的看法和抹一件件事對另外一件事的看法,還有某一物對另外一物的看法是三件事。
所以你所舉的例子,benq 與 LITEON燒錄機的例子,
BenQ的燒錄器是不是心理覺得比 Liteon 燒錄器厲害,那是要看 BenQ 心理怎麼想(如果你能確定知道燒錄器是否有想法)。
然後換成人或事也是一樣。

佛教的確是認為眾生平等也階級平等,就是不論你適合何種人何種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論你何種階級最初的心性都是平等的,只是後天的環境而感染了習性,而要靠修行與參悟回歸最初的單純心性。

佛教並沒有認為植物不是生命,佛家勸世人不殺生但是並沒有阻止世人殺生啊,佛教徒不論吃植物或動物,都要傷害到很多無辜的生命,那是為了生存不得已的事,應該心存抱歉、感激之念。不可以貪圖口味,與一些不該吃的去吃,或大言不慚認為「所有可以吃的都是給人吃的」,這就是佛教在慈悲觀之下對吃食的觀念。佛教之提倡自我克制的生活(但不是反對生存),一就是要人儘量減少自己消費,減少殺生的機會(不論你吃素、吃葷、殺生是少不了的,植物上也有許多蟲!),物質生活簡單化既可節省開支、減低垃圾、減少能源消耗,應該是今日人類要在世界上生存的不二法門。

而我所說的佛教是正信的佛教,而不是佛道混合的宗教。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既便是中國人普世認定的至聖先師孔子,也有語焉:「賢哉!回也」,可見得在他的心目中,他認為顏回是他學生當中最傑出的一位,其它學生皆不及,這不就已經是對不同的人事物,有了高下之分了嗎?


之前有疑問的焦點是”心裡自認比他人強”,那麼孔子有說”賢哉!我也”嗎?
沒有啊!
那麼你用孔子稱讚顏回的例子,來回應”心裡自認比他人強的人修養不夠”這一回事是有問題。
如果你用”孔子自認為比他人都強”的例子,來回應”心裡自認比他人強的人修養不夠”才是正確的邏輯。
而且孔子只是稱讚顏回,並沒有否定其他學生,也沒有表現出其他學生再努力也不可能達到顏回的境界。
也許你會舉出宰予的例子,根據論語公治長篇內的記載曾經因為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曾經稱之”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孔子此時的教訓也是針對”宰予白天睡覺的行為”,而不是宰予本身。


引用:
作者meidoku98
連一般中國人普世價值觀認定為聖人的孔子,都尚且做不到這樣的道德標準,實在令人難以相信,這樣的道德觀當真存在世人的普世價值觀之中。


根據上述的說明,”連一般中國人普世價值觀認定為聖人的孔子,都尚且做不到這樣的道德標準”這一句話就不成立,你沒辦法證明孔子做不到。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我認為如果這世上沒有半個人能做到的道德觀,那這道德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說心裡頭對人事物有高下之分,但不訴於口讓人知道,我不認為這算是什麼心口不一,莫說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本來就偏向於心口不一,一般的處世觀念也不建議大家對陌生人直言相向,否則的話,小弟又怎會被人批為澳客呢?這不就是心口合一的結果嗎?

有沒有人做到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古往今來有人能做到或是有人做不到。而你認為沒人能做到只是你認為,不是你真正確定沒人能做到。
就算沒人做到過,不代表這樣的目標不存在,就算沒人做到過,也不代表沒有人在精進,既然有人在往這個目標精進,怎麼能說這道德觀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我舉benq與LITEON燒錄機的例子,就是指兩者在世俗觀念上有高下之別,這是人之常情,講什麼道德觀上不該分高下,實在是令人不知所謂。照這樣說的話,那全世界除了無知的人(這句不是罵人,而是指不瞭解燒錄機的人)之外,沒有一個是有修養的了。

所以小弟才質疑,沒有人能做到的道德觀,這到底還有沒存在的必要性?這當真是普世存在的道德觀嗎?


所以我才說你所舉的例子,跟討論的焦點,”一個人自認優於他人”這個想法沒有關聯,如果你要舉物的例子,也是要舉”一個物自認優於他物”才是正確的,可是你卻舉”一個人的物優於他人的物”這樣的例子。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沒錯呀,邏輯上這的確是正確的不是嗎?由您的故事上來看
說人很爛的同時,其實你的心已經爛了

當我在批評他人龜毛的同時,他人眼中我是澳客
當其它人在批評某人澳客的同時,實際上旁觀人的眼中看來
他們也好不到那去,不信看看這篇吧。
http://forum.pcdvd.com.tw/showpost....33&postcount=54


重點是這個公案中蘇東坡是因為佛印禪師沒有表現出像牛糞的樣子或行為,而蘇東坡卻說出來佛印禪師像牛糞。
但是一個人如果只是在心裡形容他人龜毛而沒有說出來,那只是一個修養不夠的念頭而已,不會被認為像澳客。
但是重點是說出來了,所以這個已經不只是一個念頭了而已了。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同樣的道理,我也沒有說你一定要舉證呀
我是指你所謂的怎麼知道事實上沒有,這話毫無意義
因為這句話並不能證明些什麼,還是不改沒有看到的事實呀
否則的話,我要是跟您說實際上我的真實身份是站長,您覺得如何?
若是你不信,我是不是也要說,你也沒證據證明我不是站長
你怎麼知道我真的不是呢?這樣豈不是沒完沒了
這種沒意義的話就別提了(說我是站長只是舉例,站長別生氣喔 )


你說:”沒有聽說過有泰拳的大宗師”
於是我說:這也頂多說明了”你沒聽說泰拳有大宗師”這一件事實而已,並不能說明別人沒聽說,也不能說明泰拳是否有大宗師這樣的待證事實。

於是你說:”如果你反對泰拳沒有大宗師這說法的話,你有義務提出證明,證明泰拳曾出過類似霍元甲這樣的大宗師”
所以我並沒有反對”泰拳沒有大宗師”這說法,我的意思是說可能也可能沒有,所以不管是事實上有或沒有我的說法都沒有矛盾。

我是說對於你而言,你所能確定的只是”你沒聽過或是看過有泰拳宗師”這個事實,就這麼多而已。
可是沒辦法經由你沒聽過或看過來確定”泰拳宗師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這個問題,除非你的沒聽過是你問過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Ok, 舉個例子:
你沒聽過有任何棒球投手能投超過 160 公里的球速,難道可以跟據你沒有聽過確定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棒球投手能頭超過 160 公里的球速嗎?

所以我只是單純的想表達”沒聽過不代表事實上存在或不存在”。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沒意見,至少不是惡念,那也夠了。

難道善念沒有比惡念好嗎?

引用:
作者meidoku98
這句話小弟真的是大加的反對了,原因如同前面所言,『念頭』在一般的普世觀念裡,應該都是可以被容許的範圍才是,比如說小弟很愛看AV片,由其是那種後宮成群的片,或是強暴女性的AV片,幻想自已是主角,是不是代表說小弟有這樣的念頭,所以就代表小弟是不尊重女性之人?

我認為那完全是兩回事才對,同樣的道理,好勇鬥狠的念頭,只要沒有實際的去傷人,那單獨個體心裡有什麼樣的念頭,小弟認為實在不必用什麼道德的帽子來壓人,這真沒有這個必要。


念頭當然是允許的存在的,但是還是可以區分什麼是好的念頭什麼是不是好的念頭(不是好的念頭不一定壞的念頭,但是壞的念頭卻一定是不好的念頭,希望你能了解這個邏輯)。

至於怎麼區分呢,在行為上是不好的行為,雖然只是在心裡想也是不好的念頭。
例如:

殺人是不好的行為,在心裡想殺人你覺得在一般普世價值不算是不好的念頭嗎?

難道說,搶銀行是不好的行為,在心裡起了一個槍銀行的念頭,這個”搶銀行”的”
念頭”不是一個”不好的念頭”嗎?


你說:心裡頭認為泰拳不如中國武術,這怎會是歧視?
那麼”在心裡頭認為黑人就是不如白人”,”在心裡頭認為黑人就是不如黃種人”,算不算是在心裡頭歧視黑人呢?

你說:”比如說小弟很愛看AV片,由其是那種後宮成群的片,或是強暴女性的AV片,幻想自已是主角,是不是代表說小弟有這樣的念頭,所以就代表小弟是不尊重女性之人”
實際強暴女性是不尊重女性,一般的普世觀念是不是不尊重女性。
那麼在心裡有想要強暴女性的念頭,算不算在心裡不尊重女性呢?
你可以去問一問良家婦女看看,看看一般普世觀念會不會認為這樣的念頭算不算是”不尊重女性念頭”。
舊 2005-11-29, 01:33 PM #14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pooky_mulde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