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eidoku98
你的意思是說龜毛不是罵人就對了?那我瞭解了
|
我的意思是說:
A.如果你認為心裡不爽說別人龜毛不算是罵人,那麼看到別人的行為不爽稱人是澳客也不算是罵人。
B.如果你認為心裡不爽說別人龜毛算是罵人,那麼看到別人的行為不爽稱人是澳客也可以算是罵人。
不會有”你認為心裡不爽說別人龜毛不是罵人,看到別人的行為不爽稱人是澳客卻算是罵人”這種情形。
看你自己的想法到底是 A 還是 B 囉∼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如果當真是切磋,又怎會在電視上放話?
如果他自已沒把握,那他跟本連打也不敢打
萬一打輸了,那他豈不是臉面丟盡?
難道他身為演藝人員,會不知記者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嗎?
|
這個就是凡夫的想法,或是修養不夠的人的想法,修養有一定程度的人,就算是輸了就是認輸在修練而已,有什麼好丟不丟臉可言的。
引用:
作者meidoku98
照你這樣講,如果我學會武功,看到其它會武功的人,不管高明與否,心頭都不能認為他比我差,這才叫修心?
|
不是不能而是不會,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修養與修為不夠了。
引用:
作者meidoku98
照你這樣講,我身為電玩高手,看到其它人會打電玩的人,電玩技術不管是好還是差,一定連心裡頭認為他比我差都不行?這才叫修心?
|
還是那句話,不是不行而是不會,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修養與修為不夠了。
引用:
作者meidoku98
照你這樣講,我身為一個導演,看到一部電影拍的比自已拍的還糟,連心裡頭認為很糟也不行,否則就叫修口不修心?
|
沒錯,還是同一句話,不是不行而是不會,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修養與修為不夠了。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我真不知道連他人的心裡想什麼都要管,這種人算是修了口呢?還是修了心了呢?
|
我有說連你心裡想什麼都要管嗎?
沒有啊,我只是在說明一個看法,一個普世價值,一個世上大多數人認同的一個普世價值而已。
一個聖人何以為聖的標準而已。
當大多數人都想往好的修養方向前進時,沒有人可以管得了你,那是你自己的選澤。
你去問問看星雲法師,他心裡會不會覺得其它法師很差?
你去問問看聖嚴法師,他心裡會不會覺得其它法師很差?
你去問問看證嚴法師,他心裡會不會覺得其它法師很差?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有個公案可以說明: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3-1/3-1-a-25.htm#e
有一次,蘇東坡到金山寺來和禪師打坐,蘇東坡覺得身心舒悅,於是問禪師說:『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好莊嚴喔!像一尊佛像!』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
蘇東坡看到禪師被自己譬喻為牛糞,自己終於佔上優勢,欣喜得不得了,逢人就說:『我一向都輸給佛印禪師,今天我可贏了!』消息傳到蘇小妹耳中,就問道:『哥哥!你究竟怎麼贏禪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傳說蘇小妹天資超人,才華出眾,不讓鬚眉,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報告之後,正色說:『哥哥!你輸了!徹底的輸了!
佛印禪師的心中如佛菩薩,所以他看你如菩薩;而你的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他才像一堆牛糞!』禪悟的境界是無法偽裝的,必須自身去實證。
引用:
作者meidoku98
你這話對討論而言沒有幫助,如果你反對泰拳沒有大宗師這說法的話,你有義務提出證明,證明泰拳曾出過類似霍元甲這樣的大宗師,否則你這話是沒意義的
|
我只是說”沒聽說泰拳有大宗師是事實”這一句話頂多只能說明你沒聽說過是事實而已,至於”別人有沒有聽說過”無法從這一句話中得知,也無法從這一句話中得知”泰拳是否有大宗師出現過”,這樣你了解嗎?
至於”證明泰拳曾出過類似霍元甲這樣的大宗師”,我也沒有提到一定有或一定沒有啊,我的意思是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沒有。不管證明出來有或沒有,我的意思都不牴觸,我需要證明什麼。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怎麼會沒有關係呢?
我請問你,「一個人心理想什麼東西」,跟「我心理頭認為你很爛」,兩件事不是同一件事?
難道說,我心理頭認為你很爛」這不是用心裡頭來想,還是用肚臍眼來想的?真是自打嘴巴,莫此為甚
連這樣的念頭都沒有?那我請問你,你有沒有曾經有過「心裡頭覺得這個人很爛的念頭」,你有沒有過?有嗎?
|
我有說過不是用心來想嗎?
沒有啊!
那有什麼好自打嘴巴的。
修養好的一個境界時,就會”心無惡念,口無惡言,身無惡行,心口身皆是善”。
那你問我有沒有?
當然有,因為我修養還不到那個境界,但是我願意往好的修養境界前進。
你呢?祝福你∼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抱歉,在那之前,你先把武德的定義先搞清楚再來放話
最好你能把武德的字都給拆開來解釋成修養
那何必取名叫什麼武德,直接叫德不就好了?
|
心是眾善支援,心是萬德之王。
武德難道不是指”習武者的品德”或”習武者的德行”嗎?
既稱得德者,難道不需要從心修起嗎?
連食神史堤芬•周不是都說了嗎,”一字記之曰 -- 心”。
中文的詞意,多數是透過字義的組合而來的,如果武德不是當作”習武者的品德”或”習武者的德行”解,該做何解,願聞其詳?
希望你能入情入裡,有論有據的解說。
引用:
作者meidoku98
既然是講武德,當然是指特定族群的範圍而言。
今天大家在討論珍珠奶茶的口味要怎樣煮才好
你硬要跟人討論奶茶的的煮法,不覺得雞同鴨講嗎?
|
所以我說武德是指”習武者的品德”或”習武者的德行”難道沒有針對習武之人這個特定族群嗎?
引用:
作者meidoku98
另外還要提醒一下,在那之前,我先請問你,你有沒有
批評過任何人、事、物?你在批評之前,是不是
心裡頭覺得這各人、事、物很爛很糟過?
|
當然曾經有,但是人總是要往好的修養方向前進,我願意。
你呢?祝福你∼
引用:
作者meidoku98
那你在心裡頭覺得任何人事物很糟,就代表你在貶低別人?代表你沒有修養?這就是你的邏輯?
|
如果任何一個人心裡頭有謾罵時,無緣故的覺一個人很爛,的確是有貶低人的意思,的確也是修養不好,這不只是我的邏輯,而是多數人的普世價值。
例如:
如果有人心裡想”我就是覺得黑人很爛”、”我就是覺得黑人很低下”,這的確是有貶低人的意思,也是一種歧視。
但是:
如果有一個人開車老是喜歡違反交通規則,說這個人這樣的行為很遭就不算貶低一個人。
我無法舉遍所有的例子,但是希望這兩個例子你能體會其中的差別。
真的,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