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eidoku98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沒錯,中國的武術精神,與日本的確在本質上有一點不同,至於韓國那種攻擊性強的民族就不必說了
比如說小子難纏第一集,傳達的就是類似的觀念,學武的目的是做什麼?不是用來擊敗敵人,而是當有人來攻擊你時,你有力量不怕惡人的來犯。這才是中國武術的精神。
要不然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櫉來那幾部武打電影,是男主角主動找人比劃的,為了證明他很強的,不多吧?
通常中國人拍的武打電影,一旦有爭鬥,一定是為了其它理念上的原因,為了證明我很強而去找人挑戰,說實在不多見。
另外我要說明一下,如果當真是為了武術交流上的切蹉較量,那跟本就不必在煤體面前放話,私底下連絡上,比一比,比完就算了,沒必要告知不相關的人。假設拳霸的演員當真接受挑戰,而且比賽實況還SNG連線,說這是切蹉?打死我都不信,跟本就是為了證明我比你強罷了。
|
當年, 宮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在巖流島決鬥, 還貼出告示, 召告天下喔.
日韓的武術文化, 好像也是來自中國.
找到一本 "香港電影民俗學" 中的敘述, 轉貼如下.....
(以下資料來源:
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W&lr=lang_zh-TW)
習 武 的 目 的 , 對 大 多 數 人 來 說 , 是 建 立 自 己 的 本 錢 , 行 走 江 湖 , 從 中 漁 利 。 江 湖 規 律 就 是 弱 肉 強 食 , 只 要 堅 持 不 敗 和 打 倒 別 人 , 你 便 闖 出 名 堂 ( 當 幫 會 首 領 , 做 鏢 師 , 甚 而 山 寨 頭 目 ) , 自 然 富 貴 逼 人 來 。 於 是 , 「 打 擂 台 」 就 成 為 習 武 者 最 普 遍 的 闖 名 堂 方 法 了 。 擂 台 的 歷 史 起 源 很 遠 , 遠 到 戰 國 時 代 , 到 宋 代 已 經 非 常 流 行 , 當 時 一 個 平 話 《 金 台 傳 》 對 擂 台 描 寫 , 比 較 詳 細 :
擂 台 高 約 一 丈 , 周 圍 約 二 丈 寬 , 正 中 釘 著 「 聚 雄 匾 」 , 左 右 分 掛 「 天 下 英 雄 誰 作 首 ? 人 間 好 漢 若 為 先 ? 」 的 對 聯 , 台 的 兩 旁 , 分 別 著 刀 槍 劍 戟 , 槌 撾 鞭 ★ , 以 助 威 勢 , 接 著 台 主 … … 上 場 說 : 「 如 有 英 雄 勝 得 我 者 , 奉 送 黃 金 五 十 兩 , 彩 鍛 一 端 … … 倘 有 損 傷 , 各 人 自 去 醫 治 , 不 償 命 。 」
南 宋 筆 記 《 夢 梁 錄 》 有 述 及 各 類 獎 品 , 如 銀 盃 錦 襖 , 馬 匹 等 許 多 東 西 , 使 到 打 擂 台 者 除 闖 出 名 堂 之 外 , 還 直 接 獲 得 經 濟 利 益 。 到 了 元 代 , 擂 台 按 例 在 每 年 神 誕 時 一 個 廟 會 上 舉 行 , 由 所 謂 社 神 的 香 宮 — — 降 香 大 使 — — 主 持 , 暴 力 更 加 得 到 理 性 化 。 由 打 擂 台 演 變 成 門 派 鬥 爭 , 又 是 常 見 的 情 形 , 於 是 , 所 謂 「 踢 盤 」 、 「 打 館 」 、 「 踢 館 」 、 「 闖 館 」 等 霸 道 行 徑 屢 興 不 衰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