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有些措詞不當, 謹修正如下:
回答 Kikka 兄,
1. 小弟原本擔心的是塑膠的收縮率和組裝之後的誤差總和, 依照小弟的概略估算, 扣具的壓縮量只有0.6mm(概略), 很有可能會被組裝誤差抵銷後剩下無幾, 造成扣具壓力太低, 因此如果採用小弟的方法完全不修改銅底四角的話, 務必要 "感覺" 一下扣具壓力, 由於壓縮量實在很小, 日子久了主機板可能還是會有微量變形, 不妨在主機板背面, Socket 的相對位置黏上一小塊木頭或硬質塑膠, 高度略高於銅柱, 或許可以減緩主機板的變形
2. 小弟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微量(0.6mm)變形而更換CPU 支架, 小弟提到扣具的目的是要提醒大家, 如果將Cooler Master Aero 4 用於無鐵蓋的P4-M 之上, 會造成扣具壓力不足, 所以應該避免此類專為P4 設計, 壓縮量很小的扣具, "銅銅涼" 的扣具壓縮範圍很大, 壓力也很大, 但是壓縮量(0.6mm)會被支架限制住, 所以不會有嚴重變形的問題, 而且價格是Aero 4 的1/3, 因此沒有必要去買昂貴而且效果普通的散熱器, 也沒有必要更換CPU 支架, 加導熱雙面膠或石墨墊片(只能使用一次)或前面曾經有人提過的銅片, 效果如何小弟不清楚, 不得已才採用吧! 小弟用美工刀修改塑膠釘之後, 效果很好, 如果讓超頻玩家來投票, 不花錢也不用導熱雙面膠而可以再往上超0.2G, 請問大家會考慮哪一種方法?
這裡還有一些特殊的時脈產生器控制軟體--
SetFSB, 加上前面提到的ClockGen 和SpeedFan, 如果您的主機板超頻選項有限, 尤其是VCore 電壓不可調整, 那麼這類軟體就可以派上用場, 舉例來說, 小弟前面曾經提過遮蔽VID2(01111, 1.475V) 之後VCore 不算太高, 再根據您的P4-M 體質調整時脈產生器, 有些865G 或SiS 3in1 主機板就可能只有這一個方法超頻, 然而CPU 時脈的挑選很重要, 首先您必須找出VID[4:1]=01111(1.475V) 的實際電壓, 假設是1.45V, 如果2.4G(遮蔽BSEL1)要能開機, 最好必須挑選P4-M 1.8G 以上, 然後再用ClockGen 超頻或降頻, 另外請檢查BIOS 設定, 是否可以鎖定PCI/AGP? 如果不能, 那麼您的最佳選擇可能就是1.8G/1.9G OC 2.4G @ 1.45V, 但是如果實際電壓只有1.42V, 那麼您大概只能選擇2.0G 以上來超頻, 否則可能無法以2.4G 開機, 或許會有人質疑未何不以1.2G (100x12) 開機進Windows 再拉到2.4G? 坦白說, 此類主機板超頻選項絕對不少, 所以也就不會需要辛辛苦苦的遮蔽BSEL1 和VID2, 相信有些人是在看了這篇討論之後才興起購買P4-M 的念頭, 小弟的目的也是想幫助那些主機板不是為超頻而設計的網友, 也能享受到P4-M 所帶來的樂趣, 建議大家先小小投資到P4-M 之上, 等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之後, 再逐步汰換主機板和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