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把塑膠釘的平頭去除後, 目前Prime95 測試狀況良好, CPU 溫度約40-45 度, 主機板幾乎看不出有任何變形, 小弟手上有兩個Foxconn P4 支架, 主要差異僅在於塑膠釘(不可互換)和孔徑, CPU 與散熱器接觸面(四角)距離底面約5.55mm, 這部分兩者相同, 因此按照小弟的方法, 理論上任何散熱器都可用於P4-M, 另外有一種底面長邊小於6.5cm 的散熱器也很適合, 剛好可以閃過塑膠釘的平頭, 具體外觀如
Cooler Master AERO 4, 然而當小弟裝上Aero 4 之後才發現扣具太鬆了, Aero 4 的扣具不像一般彈片的形式, 很硬而且很緊, 壓縮量很小, 如果您要購買散熱器, 請避開這種扣具
關於CPU VCore, 小弟來談一下自己的經驗, 小弟手上有2.0G & 1.9G 各一, 都是0F24h, Stepping B0 工程版, 坦白說, 想買到C1 or D1 並不容易, 就算有, 價錢也很離譜, 小弟不貪心, 目標只有2.4G (200x12), 所以小弟現在只搜購NTD2000 以下的1.8G-2.0G, 以小弟現有的為例, 在盤英主機板上, Award POWER BIOS Features 顯示預設VCore 1.575V [+0.0V], 所以小弟判斷VID[4:1]=01011, 對應到P4-M 就是1.2V, 實際上PC Health Status 顯示VCore 1.52V, 盤英主機板VCore 最多只能降0.1V, 所以小弟的2.0G OC 2.4G @ 1.42V, 1.9G OC 2.4G @ 1.44V, 以上皆以通過Prime95 24hrs 為準, 溫度約在40-45 度, 1.9G OC 2.4G @ 1.42V 則在Prime95 剛測試不久就出現錯誤, 因此VCore 往上加0.025V 才穩定下來, 依此看來, 1.8G OC 2.4G 可能得1.47V 才夠, 這已經是桌上型P4 的水準, 小弟另有P4-M 1.7G & 1.6G, 只上到2.0G(167x12), 否則電壓調太高, 可能影響壽命
由於北橋只有散熱片, 沒有風扇, 所以觸手極燙, 或許這就是外頻過不了225MHz 的原因, 此外, CPU 支架的座向和散熱鰭片的方向也很重要, 小弟安裝安歆的 "銅銅涼" 之後, 散熱鰭片朝向左右, 完全吹不到北橋散熱片, 而Aero 4 的鰭片是朝上下, 對北橋的降溫略有幫助, 再者, 銅鰭是焊接的或切削的, 在效能上和價格上都有差異, 當然是切削的比較好, 然而價格也較高, Aero 4 的貴是貴在渦捲式風扇(量少), 銅鰭是焊接的, 所以散熱效能普通, 不推薦, 而新式散熱器多用導熱管, 散熱效能有點被誇大, 價格又昂貴, NTD1000 以上者不推薦, 此外, 除了北橋極燙之外, AGP Slot 附近的電容也會燙手, 小弟最近才送修主版, 好幾顆電容爆漿, 沒想到毫不起眼的電容, 溫度竟然高到爆裂(長期處於高溫之下), 如果您的主機板還在保固期內, 建議仔細檢查一下, 盤英的保固條件是一年內完全免費(含收送), 1-3 年自行送(寄)件則免費維修(含寄回),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權益, 也不要等到不開機才檢查, 那就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