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滎陽@撲克牌通緝令
河南警方免費發放撲克通緝令
2005年11月16日01:41 新京報
本報訊昨日,河南滎陽市警方在鄭州火車站,把50萬副,印有15名被通緝命案逃犯頭像的撲克牌,移交鐵路警方,希望通過途經鄭州站各次列車的乘警和乘務員向乘客免費發放,達到發動群眾協助警方捉拿逃犯的目的。
點子效仿美軍抓薩達姆
昨日上午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滎陽警方會同鄭州鐵路警察在候車廳發放了一千餘副「撲克牌通緝令」。
滎陽市公安局局長張武清說,採取在全國鐵路沿線發放印有通緝對象的撲克牌,號召和動員社會各階層力量積極檢舉和提供線索,爭取早日抓獲命案在逃嫌疑人。
這種撲克牌由在逃嫌疑人的頭像、警方報警電話、懸賞數額組成,大小王是警徽標誌。其中懸賞最高的是「7·11」命案嫌疑人張志軍和2003年「11·30」發生在滎陽市殺死一家四口的嫌疑人王留意,每人懸賞2萬元;其餘的均是滎陽的命案積案在逃嫌疑人,懸賞1000元。
滎陽市公安局副局長袁天增說,「7·11」案發後,他們印製了20多萬份協查通報、懸賞通報,在全國各地張貼發放。但3個多月來絲毫沒有消息。省公安廳要求他們力爭年底破案,案件陷入困局,滎陽市公安局的領導們想出一個點子:當年美國為抓獲薩達姆,將其頭像及資料印製在撲克牌上。
他們也決定效仿這個模式,經過請示上級公安機關,並與法學專家研究,認為在全國範圍內發放撲克牌通緝在逃嫌疑人的方式可行。
警方算了一筆賬:以往印製一張懸賞通告成本在一角至三角,這次印製撲克牌通緝逃犯,每張成本僅3分錢,還可反覆使用,要比採取其他通緝方式節省的多,且摒棄了傳統通緝令四處張貼類似城市牛皮癬的弊端。
有人擔心此做法會侵權
在發放現場,有不少人甚至追著民警索要撲克牌。不過也有部分市民對警方的這一做法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犯罪嫌疑人畢竟不是定性的罪犯,這種做法是否妥當?
張武清解釋說,此撲克牌並非平常玩的撲克牌,它只是傳統通緝令的一種特殊載體,雖然形式上有所翻新,但實質上還是通緝令的一種。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二百五十八條有這樣的規定:通緝令、懸賞通告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計算機網絡等媒體發佈。發佈懸賞通告就是利用撲克牌這一載體,寫明懸賞對像基本情況和獎金具體數額進行發佈。
當有人提出撲克牌上印在逃嫌疑人頭像會不會是侵權行為,滎陽警方的答覆是,這些人都是證據確鑿的殺人在逃嫌疑人,如果真是侵權,警方願在法庭上見。
紅桃K是重點通緝對像
「此次發行撲克牌通緝令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抓獲『7·11兇殺案』犯罪嫌疑人、公安部B級通緝對像張志軍。」袁天增說,這種「撲克牌通緝令」的封面就是張志軍的照片,警方將張志軍命名為紅桃K.2005年7月11日,滎陽發生一起兇殺案。一中年婦女在夜間被菜刀割斷脖子動脈後死亡。經偵查,證實當地村民張志軍有重大嫌疑。案發前幾個月,張經人介紹與一湖北女子未婚同居,案發前這一女子突然不知去向,張志軍認為是為他做媒的那個中年婦女從中做梗,惱怒成羞下殺害了這名婦女。據村民們反映,張志軍曾自稱經常在鐵路線活動。
大貓是警徽哎!以後打牌時也許會聽到如下爭吵:
我的老K比你丫的大!我的黑桃K殺了7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