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reglin16
節錄一段:
「新 演員入圍討論時我也投了周杰倫一票,但我認為黃婉伶在「死亡寫真」把一個女學生沉迷在獵取死亡影像前後,那種夾雜痛苦記憶、同志曖昧、最後自個也陷入恐懼等不同層次,演出了無遜於李心潔在「見鬼」的高水準,純就演技論,他顯然超過所有入圍者。
幾位評審雖然附議這個看法,但還是投給周杰倫。除了「頭文字D」的戲捧人(或者應該說周杰倫的形象特質與此片主角的契合度很高),支持他的評審以沒有什麼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自然、自在)為由、甚至希望藉由鼓勵他而刺激台灣影壇多些活力等。接不接受,見仁見智」
果然是這樣.....damn! 
|
我來講一句我的感受
不論在各各頒獎典禮
最佳新人這個獎是比較受爭議的
2001的金曲獎
那屆的最佳新人入圍有 林凡,戴佩妮,范瑋琪,孫燕姿,周杰倫
就音樂整體性跟市場熱絡度來說
台面上其實只有孫燕姿跟周杰倫可以拼
就實力上 - 整張專輯周董一人包辦,製作編曲
就熱賣度 - 周董的銷量我相信不用我講
在場外呼聲一片看好之下
那屆得獎的卻是孫燕姿
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在金曲獎的最佳新人評比的內容
有與觀眾互動的這個考量因素
孫燕姿發專輯時上了許多節目
社會形象與觀眾互動面良好
因而得獎
你能說什麼?
金曲獎不是比誰唱歌強嗎
怎麼會考量這種東西
可是他們就是有考量
不然有本事你就去當評審或大官
把制度都改成你要的
你可以觀察是不是社會大眾都會覺得你的標準最公平
有一屆最佳樂團是五月天跟信樂團呼聲很高
信樂團的音樂性跟主唱功力比起五月天在那屆的專輯好很多
但是五月天得獎
你知道為什麼?
因為評審說這是"台灣"舉辦的金曲獎
專輯裡面有台灣本土元素的會比較佔優勢
你能說什麼?
大家似乎忘了每個頒獎有其不同的文化,時空,背景,評審
在改變任何一個因素下,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講難聽一點,除非都是你喜歡的人得獎
不然你永遠有罵不完的話題
各位還不是拿自己心裡的那把尺來看待事情的
講句實在話
周杰倫此片的實力,拿去國外必定慘死
那又如何?
今天他就是在人事時地物都傾向他的情況下拿到獎了
再講哈林那屆,他那張專輯我有聽過
以那屆的實力來說
我也覺得不應該是他拿最佳男主唱
我就覺得評審有把她報名那麼多次都沒中的因素考量進去
(當然這也是我的猜測而已)
可是你又能說什麼
他就是得獎了
我的重點在於
周董個人是很努力的
我看到許多批評的重點都是對人不對事
很沒有意義
我也覺得周星馳怎麼會得最佳導演
可是他就是得了
就恭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