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ter Member
您的住址: 耗電量頗高的地方.
文章: 1,959
|
好,我自己回應自己:
收到了R580的die size,大小相當讓人意外....
數字不能說,不過可以講一下感想。
分析起來,是因為我忘記dispatch processor的規模要算進去了,所以才會把die size估錯。
因為R580沒增加dispatch processor,只有ALU增加,其實也不會多很多電晶體;
反過來說,就是回到 n x 3 的結構,那麼效率就不會改善多少。
如此一來將會一如Samsung兄的說法:
R520:16x1、RV515:4x1
RV530:4x3、RV560:8x3、R580:16x3
結果ATI剛好撞上NVIDIA在NV3x遇上的問題。
NV30的FP32--FX12--FX12變成NV35的FP32--mini32--mini32,
理論上這個轉變讓浮點效能增加一倍以上,但是因為平行度的問題,效能跑不出來。
RV515到RV530有兩個性能改善的原因:
ring bus MC帶來的效率改善、以及ALU數量增加。
而我們看到了05的分數從RV515的3K進展到RV530的5K左右,提升接近兩倍。
所以其實雖然RV530的ALU相對於RV515多了3倍,但看來對效能帶來的幫助並不如想像中的多....
或者說,ATI在dispatch processor結構上的努力,其實很可能與當年NVIDIA在NV3x上所做的事情不會差太多;
這也是NVIDIA的David Kirk先前在Bit-tech接受訪談時,對ATI的架構提出的質疑。
於是,等到R520 -> R580的時候,因為R520已經有ring bus MC了,
那ALU加了3倍的部份能增加多少呢? 這其實是有很大的疑問的。
(samsung兄上面說了,大約是150%)
最後,那其實仍然是個很大的東西,他們能順利做出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