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1789年6月,法國大革命的制憲會議上,教士和貴族大都坐在議會右邊的席位上,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農民則坐在左邊。由此,「右派」或「右翼」成為保守派、反對社會變革的代名詞,而「左派」或「左翼」則支持自由主義和革命。
在不同的時代和國家,左、右派的定義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討論的左、右派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在現實中,多數人和政黨的政治主張左右都有,很難清晰地劃分一個人是左派還是右派。
起源於法國大革命三級會議
貴族教士坐在右手邊
平民代表坐在左手邊
右派比較保守
左派比較激進
資本主義國家的左、右派 左派 右派
自由派 保守派
代表下層大眾的利益 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
國際主義 民族主義
側重環境保護 側重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
儘量不發動戰爭,而是使用外交或經濟上的手段 遏制「流氓國家」,必要時出兵海外
貿易保護主義,政府對經濟生活的調控 經濟全球化,自由經濟
較多的政府預算,醫療、教育上的投入 減稅
槍支管制 色情業管制
政教分離 加強各種價值觀教育(通常有宗教背景)
容忍同性戀結婚,允許墮胎 反對同性戀結婚(因為《聖經》中對婚姻的定義),反對或限制墮胎
如日本的日本共產黨、日本社會黨,美國民主黨(相對共和黨)
如從前德國的納粹黨、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日本的石原慎太郎,美國的喬治·沃克·布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