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時光 只待追憶
老歌「港邊惜別」唱出三段夢,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譜出三段情,不同時代的愛情,收放之間,織成三種不同的氣氛,為什麼是「最好的」?侯導另有一番看法。
http://udndata.com/ndapp/Story?no=6...news_id=3157208
記者項貽斐/專題報導
1938年陳達儒作詞的「港邊惜別」,以三段式歌詞,點出「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如何幻滅。2005年侯孝賢導演則藉由這首歌詞,發展成三段式電影「最好的時光」,三個時代、三段愛情、三種氣氛。
故事開始
順著「港邊惜別」歌詞的順序走,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從「戀愛夢」開始、接著是「自由夢」、最後以「青春夢」收尾,不過影片的時間卻未按年代先後排列,而是分別以1966年的懷舊甜美掀開電影序幕、再來進入無聲壓抑的1911年,最後讓舒淇、張震兩位主角自迷離混淆的2005年淡出。
有人說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就像集合他過去的「童年往事」、「海上花」以及「千禧曼波」,但細看卻發現「最好的時光」沒有「童年往事」中關於家族與歷史的沉重、比「海上花」安靜和悲傷、有更多形式的實驗、也較「千禧曼波」更急切地想追索當下年輕人心靈驛動的軌跡。
1966年 戀愛夢
侯導自己的故事
1966年的「戀愛夢」以侯孝賢自己的青春往事為藍本,描述一位入伍服役的男孩和一位在撞球間工作的計分小姐間的純純戀情。撞球間內「Smoke gets in your eyes」,以及由南到北奔波時配上的文夏老歌「星星知我心」、「戀曲」都讓人隨著歌曲彷彿時光倒流,進入那個純真又封閉的年代。
1911年 自由夢
癡心等待向誰訴
1911年的「自由夢」以辛亥革命前的日本殖民台灣為背景,一位開明派已婚男子為了革命自由理想東奔西走,卻忽略癡心等待他多年的藝妲。該段採默片形式,透過南管和古典鋼琴的樂音,引領觀眾進入宛若層層囚籠般的藝妲間。字幕引梁啟超1911年詩「馬關夜泊」中「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對照藝妲一句,「這麼多年來,你可曾想過我的終身?」男子與藝妲不一樣的「自由夢」,一樣為人所害,快樂未透,隨時變悲哀。
2005年 青春夢
敢愛卻不懂處理
2005年的「青春夢」回到台北當下,有女友的男孩愛上有女友的女孩,兩人騎上機車、頂著強風,穿越高架橋,進入滿是LOMO相機照片的房間。在沒有禁忌桎梏的年代,他們的生命輕到可以隨風飛走,勇於追求愛情,卻也不知如何處理愛情。
結語
「最好的時光」借用「港邊惜別」裡的「三段夢」,古今一夢,同樣如幻易醒,所以侯孝賢說,「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戀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2005-10-29/聯合報/D6版/貼星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