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oe.oo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2
文章: 79
也許人性是本惡的,
而,教育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改惡向善嗎.

行為上的教育是須要深入問題及內心的,
如果老師只是定一堆規則要學生遵守,違者必罰,
這根本稱不上”教育”, 充其量只能說是 "管理".

如果真的只用 "管理" 的就能改惡向善,那才是真的天下太平.

例如,上課打架要罰站.
犯錯的學生也許在老師嚴厲執行之下,會很後悔,以後不再犯.

如果只有這樣,這位老師只能說他把學生"管理"很好,很守規則,
但是,他卻沒有盡到 "教育" 的責任.

怎麼說呢 ?
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上課打架會不會被罰而已,
學生可能不知道上課打架對課堂秩序,老師上課,其它學生學習的影響,
學生可能不懂如何面對及處理與人之間的紛爭,
不懂如何與人溝通,表達,不懂對與錯的價值觀,
不懂什麼是"尊重他人" ...等.

老師在這時候應該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先給予教育,輔導,而非只有付出 "管理行為".

這樣的學生出到社會,很可能就出現了有問題的行為,
例如:在捷運車上,有人向他反應,講手機太大聲了,
而他卻理直氣壯地回應 "車上沒規定不能講手機".
看似沒錯,他沒違反任何規定,
但是,他卻仍然不懂什麼是"尊重他人".

所以,"教育"的意義遠大於"管理",
現今國際社會,會有禁止老師體罰的趨勢,
其目的,不只是人道上的問題,
也包含,對於老師這個角色應該讓他回歸到 傳道, 授業, 解惑 的本質上,
避免以 "管理" 代替 "教育".

當然,學校/課堂是大家共同學習的環境,維持秩序是有必要的,也應該要有配套的措施.
而這部份常常被忽略,演變成老師不能體罰是不是會放縱學生,這樣斷章取義的爭論.
舊 2005-10-24, 06:16 AM #14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e.oo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