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一個簡單的問題:
Type時代,一片正版Type音樂帶唱片行賣150-170,當時CD賣320元左右。
時日至今,Type除了自用錄音外已幾乎不在主流唱片市場上使用,CD卻漲到350-400元左右!
先撇開著作權、版權與製作費等問題,回歸到單媒體製造成本面上,一片卡帶當時製造成本約20元,CD約30-50元(皆不含外殼與印刷品),到今日,CD壓片單片成本在5元以下,加上其它印刷品、外殼等,成本也不到20元,若再算到通貨膨漲,用簡單的方法比較,以當時一碗牛肉麵25元、現在一碗70元,當時一個便當30元、現在70元來看,現在一片CD等於是當時的700元左右的賣價!這還不包含製作成本的降低(包含錄製器材、傳統製版與電腦製版製版與後期媒體壓製成本差異),現在的CD賣的貴不貴!哞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一壓片成本遠高於CD的D9 DVD影片只賣299元的時代,CD卻仍要賣到近400元的價格!無論是前製或後製流程上誰需要耗費較多的實質成本與時間成本,哞想這答案同樣是險而易懂的。
台灣唱片界一昧的只會反盜版,大多數卻仍以高利潤的定價販售劣質製作品質的唱片,又要使用者如何發自內心的去支持正版唱片!!!
別說日本唱片一片要賣上400-700元!先去想想日本的平均國民平均所得是台灣人的三倍高!就會了解到底是日本唱片貴還是台灣唱片貴!
要人支持正版唱片!請先把音樂作好!而後以合理的價格販售產品!相信會讓更多人樂於去接受正版唱片。
哞手邊千百片DVD與歐美發行的正版唱片願意讓哞掏腰包購買,先不論歐美專輯歌曲數量普遍都是台灣唱片歌曲數量1.5-2倍之多,其都是因為整張專輯製作之優良,讓人發自內心想去收藏正版,而不是整張專輯只有主打歌可以聽!其它都是濫竽充數之劣質作品。
PS.台灣唱片仍有少部分確實是用心製作,當見真的是優質的台灣唱片時,哞就真的會掏腰包購買以示支持,以手邊數百張台灣唱片來看,哞想哞已經夠支持台灣唱片業了。多加油吧!台灣唱片業在謾罵別人前先做好本份將會更有說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