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wings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79
引用:
作者timber
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這是哪來的說法?
依radar horizon equation計算,3M80飛行高度20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可得雷達水平19.5海浬,約等於36082.5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常溫下聲速概為340m/sec,2.5馬赫相當於340*2.5=850(m/sec)
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36082.5/850≒42.45秒

好,現在料敵從寬,以視水平來計算,3M80飛行高度20公尺加上SPY-1D雷達高度概估60ft可得視水平約17海浬,約等於31248.4公尺
3M80飛行速率2.5馬赫,故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艦船為止飛完全程應為31248.4/850≒37秒
因此『3M80由海平面躍出到擊中的時間也只有15秒』這句話大有問題,是擊中誰?還是被擊中?
再依fas.org資料,SPY-1D雷達相關資料顯示
•Fast reaction, fully/semiautomatic combat systems. Initial detection to first missile movement in less than 10 sec.
•Salvo rate of less than 2 sec per launcher (CG-52 and above with MK 41 VLS)
好吧,料敵從寬,初始偵測到飛彈發射時間少於10秒,所以理論上VLS的飛彈發射時戰鬥系統大約剩37-10=27秒以上時間攔截3M80,假設用SM2攔截,飛行速率約2.5馬赫,發射間隔2秒以內,即便自防空飛彈發射到飛抵攔截點3M80對神盾艦約只剩約15秒的飛行時間,但在進入最後 10秒的RAM最大射程之前,這寶貴的5秒鐘戰鬥系統沒有理由置之不理,在全自動接戰的情況下至少可在3M80 RAM射程之前以2-3枚以上的SM2先行攔截,除非已無射控頻道可用,否則時在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先以它們接戰以增加存活率,即便是命中率沒有RAM高
如果野雞軍武專家所謂之『RAM成本較高』成立,則更沒有理由不用所謂『較廉價』的標準飛彈或海麻雀來進行先期的攔截,以增加存活率
而在美軍主戰艦艇具VLS而尚未完全換裝RAM者,更沒有理由不使用SM2及ESSM來接戰來襲的3M80
再者請注意: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雷姆」飛彈由於並非垂直發射,因此發射弧區受到限制,會造成少許最近交戰距離涵蓋死角。
RAM在接戰時因其發射架發射的先天性限制,仍會有死角
所以不要在那裡咬文嚼字,講的好像全世界只剩下RAM能接戰3M80,VLS的飛彈完全不能似的
以錯誤的論點擾亂視聽


錯!
3M80的終端高度為7米,20米為巡航高度,船艦可於水平面發現飛彈,但接下來飛彈降低高度又隱於水平面後,難道您老人家可以用超能力預測飛彈下次冒出海平面的三維位置?

用七米來算,你覺得15秒會太多嗎?

另外就是SM2的接戰距離你算錯,SM2垂直發射必須先經過一個半圓彈道進入下降軌道,然後再改平,方能接戰,比起使用MK26的SM2,至少多出這一段一到兩秒時間

再者,我所言是VLS發射之SM2對此種目標攔截率極差,我有說VLS無法接戰嗎?並沒有!!
但是相對為了VLS的缺陷VLS發射的短程飛彈必須使用燃氣舵及慣性導航系統讓價格急速升高,像是ESSM或Aster-15就付出一枚造價超越早期型SM2的天價

而同為短程近距防禦系統的RAM,價格只要他們的一半,只要區區44萬的天價

引用:
作者timber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雷姆」飛彈由於並非垂直發射,因此發射弧區受到限制,會造成少許最近交戰距離涵蓋死角。
發射架並非無敵,VLS亦非無缺點,但為何要一定要堅持『發射架無敵』的觀點?
說穿了原因只有兩個:不是對軍武無知的偏執,就是賭氣硬ㄠ
你可以繼續以似是而非的觀點混淆視聽

發射架無敵?!當然錯
但是VLS萬能的論點更是錯上加錯
對於攔截近迫及,低空、高速的時間僅迫型目標,VLS怎麼比都比不上發射架

引用:
作者timber
又在胡言亂語,80年代至1993年以前,RAM根本都還在測試階段,並未正式在美海軍服役,何來部署之說?RAM取代方陣,就一定要按你心裡所想,一定要把所有艦艇上的方陣一夕之間全部換上了RAM才叫做取代?
況且我的發言裡也沒有拿MK26比RAM,請勿含血噴人,顛倒是非,耍這種下三爛的手段來轉移話題

節錄自JANE'S NAVAL WEAPONS SYSTEMS, P.369:
Missile flight tests were made, in October 1982. …….. In December 1986, 11 out of 13 firings were successful in the ‘Spruance’ class destroyer David Ray (DD 971). Trials were also carried out in the German fast attack craft Habicht from 1983.

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spx?TopicID=679
Block 0於1993年5月核准開始量產,在美、德海軍艦艇上已成功地完成艦艇品質飛行測試及產品驗證,132枚測試彈中有127枚成功攔截目標。
  1993年開始Block 0陸續安裝在五艘LHA艦艇、八艘DD 963級驅逐艦艇、六艘LHD級艦艇、八艘LSD級艦艇,第一次由艦隊發射「雷姆」飛彈發生在1995年10月的Peleliu(LHA-5)一般任務兩棲登陸攻擊艦上。
  作戰評估從1990年1月執行到4月,目的在評價作戰效益性及作戰適應性,測評結果顯示在某些環境及戰術狀況下,系統仍存在戰力上無法操控全部的威脅型態,因此在1993年4月決定進行飛彈的更新,針對在作戰評估中發現的缺失作改良,這就是Block 1型的更新型飛彈。
RAM從1990年1月執行到4月都還在做作戰評估,你不妨用你那半瓶水的腦袋思考看看,80年代末期美海軍在‘Spruance’ class destroyer上部署RAM所為何事?


節錄如下:

引用:
作者timber
事實證明,自雷達水平至離艦9公里之間的反艦飛彈防禦仍是由這些野雞軍武專家所謂的『轉向速度超慢的VLS發射的飛彈』來負責
如果野雞軍武專家所言『發射架無敵』的邪說是真的,那麼美國海軍沒有必要大肆週張的將VLS裝設在較新的CG或DDG來取代MK-26雙臂式發射架,澳洲海軍也沒有必要在升級阿得雷德級FFG(同美國FFG-7)時加裝MK 41 VLS,西班牙小神盾更不應該選用MK 41 VLS來發射SM-2
如果野雞軍武專家所言『發射架無敵』的錯誤邏輯是正確的,那麼美國海軍應該全面性用RAM來取代艦上所有VLS系統,美國海軍基本上是不會這麼白癡亂搞


你沒講?是拉你沒講拉!
你只是刻意混淆視聽,一下比MK41,一下比MK26,一下比RAM而已
我在講發射架與VLS的優缺點比較,你就來個大鍋炒,幫別人虛構些別人沒講的東西

如果RAM系統真的是用來取代方陣的,那那幾台LSD和LHA就麻煩你好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共存
DDG-972和DDG-973是被拿來當測試平台沒錯,這更是證明RAM和取代方陣無關,否則就不會是拆掉海麻雀而是拆掉MK15來測試
引用:
作者timber
不知道『你那邊』是那邊,搞得一副神秘兮兮,見不得人似的,如果你代表了你那邊的專業,那我看你最好還是先一頭撞死謝罪算了
我的專業或許不比跑到『你那邊』進修的軍官,那你呢?對啦,你就比人家專業啦
我的專業有海軍來認定就已足夠,不惶由你這野雞來認定,你也沒那資格
說實在,大家都感覺到『虛心的接受』,正是你最缺乏的特質
說我傲慢,你也不拿面鏡子照照自己,看到底是誰傲慢,你想要別人好好跟你討論,請你先檢視起自己的發言態度,你自己好好檢討吧

從頭到尾也只有你自以為專業,除了你以外大家也只把自己當業餘軍事研究者
如果像你這樣當過幾年兵就以為無所不知,視業餘甚至專業軍事研究者為糞土才叫專業,那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想成為專業的軍事研究者

錯的東西硬要我接受,那是門都沒有,接受錯的東西且還要虛心接受,那更不可能

在軍事討論區裡面比的不是當過幾年兵,比的不是誰的資料多,而是誰講的比較有道理
我也時再看不出你有講過什麼道理過,除了吹噓自己攻擊別人外
就連RAM是低價飛彈所以才使用發射架這種論點都可以講出口的人,我唯一能得到的只有呼愣的功夫吧
引用:
作者timber
你跟另一位網友的渾水我不便淌,你不是很行嗎?你不是專家嗎?你不是很專業嗎?哪還輪的到我來教導?

你自己跳進來已經淌了這場渾水拉,不過反正我只要你前面講的那句船艦系統與陸地系統不同就好了

再說,專家從頭到尾都是你在講,網路上的海軍作戰系統專家我只承認三個,三個裡面沒有我,而且更不可能有你
舊 2005-10-14, 12:56 AM #2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wing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