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鹹豬手
[QUOTE=DogHuang]其實課堂上問這種問題,答案當然是怎樣都有個底啦。很可惜發文的網友沒有先說出自己的看法。
QUOTE]
sorry我忘了先說出我的看法了,我是覺得,心理比較屬於算是統計那ㄧ類的吧,根據大量的統計,而歸納出一套邏輯,可是面對不同的人這套邏輯可以套用在每個人的身上嗎?
|
統計本身就是一門科學...
一般來說"科學"要符合三個基本條件:
1.系統化的實徵主義
透過"有系統",結構化的"觀察"來驗證理論。透過結構性的觀察來支持,或否定某種理
論。
2.可公開驗證的知識:重驗與同儕審核
科學知識具有公開性,可以攤在陽光下供學界同儕檢驗。任何科學發現在沒有接受科學界
其他人批評和驗證之前,都不能稱為科學知識。
3.能以實徵解決的問題:對可驗證理論的探求
科學是用來可解決的,具有明確性的問題;也就是說科學家研究的是可能用實徵性研究
方法找到答案的問題。如果一個問題不可能解答,或一個理論目前沒有技術可以驗證,
科學家就不會研究。科學研究是透過一連串過程進行的:提出假說->發展預測->實驗
驗證->根據實驗結果修正理論。所謂可解決的問題就是指"可驗證的理論",根據第一個
原則,這就是符合"可實徵驗證性"。但一個理論目前不可驗證,不代表未來皆不可能
驗證;隨著科學的發展,不可驗證的問題有一天也許會升格成為可解決的問題。
<Keith E. Stanovich(2003).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Seventh Edition. Allyn & Bacon Press>
<Bronowski,J.(1978a). The common sense of science.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如果說這是作業,
上圖書館去找書吧...有非常多的資料在探討這個...
很抱歉~我認真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