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injunan
這些產品賣的好不好壓根不關我的事;在這幾年的感觸:人不是理性的;不少DIY行家可比業內人還『專業』。我只能說這是造成老手消失的主因。
不好意思,打擾了。
|
小弟倒是認為,消費者的"理性"沒有啥變化說,改變的是消費習慣。
電子產品,包含PC,變成消費性產品,撐過一年或三年即可。
手機只有半年。
至於電腦廠商,裝傻的成分居多,在自家產品可靠度設計的要求上,只要撐過保固期即可。對供應商的苛求卻是從嚴苛求。
L兄您老說的是比較長時間的可靠度,使用很重的散熱器加上不良振動,熱應力,電子遷移等的確會壓縮PCB的生命,這個,一兩個月以內是看不出來傷害的,可是,PCB的壽命有可能從五年壓縮到只剩一年或兩年,
不過,能撐過一年(或保固期)以上,消費者多半不在意的,尤其是這裡的網友。
這類問題,小弟處理過的例子是使用不當北橋散熱器,半年後回收率約30%,帳面損失(不含名聲損失)約台幣2500萬。該PCB廠在設計時應該有做相關可靠度的測試,但,一年半載後的事情,豈是加速性測試可完全掌握。
F網兄說的是扣具的立即性傷害,小弟不小心今年也遇過,(只是客戶求助的例子,鄙人部門只是友情上幫她們解決),那家設計的一款扣具,第一次裝沒問題,但拆下CPU再重裝時,bend fail的機率超過50%,這類的問題倒是較易發現且較易解決。
(這個的損失金額沒問,這家明明在大陸有龐大的RD與QA Lab與一狗票博士碩士,出了事還找外人解決,實在...)
另外,PCB層數越多越軟,這個,......要看copper layer的layout,PCB厚度,
使用材質(FC3/FC4...)以及製程能力,趨勢是說不準的。
唯一準的是,微利時代,大家都在cost down,L兄看到的現象(層數越多越軟),只是電腦PCB的表面現象。
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如果要回應樓主的post,在台灣的業界,裝傻的老鳥或白目的新手工程師特別多。堅持理想的,除了佔到良缺,否則大多要出走。
至於消費者,廠商灑灑廣告,灰的可變成白的,很好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