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600806949
除了那句話之外..都認同.... 
華碩的品定義確實是如此:
-C CostDown版本(是不是如開版的那位大大說的就不在此作任何的評論  )
-V OR -VM (如P5GD1-VM)含內建顯卡(-MX也算)
-X OR -MX (如P4P800-X OR P4S800-MX)超值版本(也算低階版本)
-SLI 有SLI技術的版本(如P5ND2-SLI)(也可算是高階的版本)
都沒有"-"(如-V)的版本就是所謂的一般版
如是後面加Deluxe或是Premium版....就是豪華版或是白金尊容版.....
|
看到這篇順便來跟一下好了(常見的):
前兩碼: 代表CPU Socket種類(比方說AMD系列都是先從K起跳,換Socket就改A起跳...etc)
中間一碼: 代表晶片組名稱(比方說SiS就是S,AMD是M,ATI是R...etc)
後面兩碼: 該板子與其他板子的主要差異(比方說P4G8X就是指支援AGP8X)
之後就是你說的那些:
-C = Cost Effective版,簡單的說,就是廉價版(已廢棄)
-X = Exactly版,簡單的說,就是因為-C被戲稱為Cost Down版,要改變-C的形象才改為-X,不然-X在古早年代是代表ATX的板子
-M = Micro-ATX
-A = Onboard Audio(已廢棄)
-E = 過去沒有Deluxe時代表高階版,現在代表有PCI-E x16界面的板子
-D = 雙CPU
-L = 內建網路(已廢棄)
-V = 內建顯示
-F = 全功能版(已廢棄)
-1394 = 內建1394(已廢棄)
- SLI = 支援SLI功能
-MVP = 有MVP功能
-TV = 內建類比電視卡
-B = 以前是Baby-AT,現在代表BTX
-XE = 特例,-X板子碰到低價晶片組用完了,升級高價晶片組但板子layout不大改的板子以此命名之
空白之後的
SE = 第二版
TE = 第三版
Basic = Deluxe把多餘的功能拿掉的版本
Deluxe = 全功能版
Premium = Deluxe上面繼續加東西加到滿的版本
以上可任意組合成各種名稱
比方說:
-MX = -VM的-X版(也就是Micro-ATX,內建顯示,廉價版)
其他OEM上常看到的就甭提了(例如-LS,-LA...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