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出現於一世紀末二世紀初,希臘文字義是「知識」,這字的意思,說明了它的特性,他是一個哲學系統,建基在希臘哲學之上,是徹底的二元論,他們強調物質是惡的,靈魂是善的,靈界與物界處在永恆的對抗之中。正因此,最偉大的神是不可能創造這個世界的,所以在他們的哲學系統裡,建立了一系列的愛安(Aeons),這字的意思是「發出物」,它們是從至高的神發出來的,至於至高的神,則是完全的靈體。至於舊約所提的是藉由上帝而造,表明上帝是次等的神。
因為這種觀點,也就影響了他們對耶穌的看法,人既然是物質,就是惡的,身為善靈,就不可能以肉身在世上生活,因此耶穌不曾為人,一直是靈,只是以肉身顯現一下,並透過這種顯現上十字架。這種說法被稱為「幻影說」。另一種說法則是,上十字架的耶穌並不是神,而是人,基督曾以鴿子的形式降臨在耶穌這個人身上,但是在耶穌被定十字架之前,就已離他而去。
由耶穌的觀點,隨即影響到他們對「拯救」的看法。罪惡來自於無知、缺乏知識,救恩,是得到知識,救恩只秘傳給非常少的人,一旦他們被啟悟,死時就會脫離肉身禁錮,以靈與神合一。
基於知識包含對自我真性情的認知,因此有些諾斯底主義者會鼓勵信徒放任犯罪以獲得真知,這些放任中當然涵蓋了性的*****。
但這種觀點會跟諾斯底主義中肉身是罪的觀點互衝。因此更多諾斯底主義者對性與婚姻採取苦修態度,他們主張盡量不要生兒育女,以免製造更多被黑暗勢力囚禁的靈魂,女人被造是罪惡的淵藪,因此他們企盼有朝一日女人全被改變成為男人。
儘管存有這種觀點,但從文獻中考證,諾斯底主義中,女信徒在他們很多派別中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十九世紀在埃及發現了諾斯底古經文,當中便有「(抹大拉的)馬利亞福音書」。這些經書後來被稱為那哈馬迪(Nag Hammadi)圖書館,事實上它們非常多元,性質可分為「非基督教諾斯底主義」、「基督教諾斯底主義」、「非諾斯底主義」等類思想,內容並不統一,相當紛亂
http://life.fhl.net/Culture/davincode/02.ht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