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anme
X86范紐曼系統時至今日已經遇到瓶頸,指是都沒有人有膽改革,悲哀...
說真的,P4科技領先K8的,其實K8也不就K7加個北橋部份的記憶體控制器,其他無重大改變,P4對付的是CPU+部分北橋耶,比起來毫不遜色,只是大家只重數據,忘了用起來的感覺,這也是我遲遲不想升級的原因,今天真的大家都需要用到這樣快的CPU嗎?我想若是玩玩遊戲,那u865兄的測試已經證明主要是顯示卡比較重要,除了真三國無雙這種的,CPU在提升是有那麼多人會去買嗎?我看到的狀況其實主流已經橫跨兩代了,K8跟775,K7跟478,還在用舊的大有人在,新的東西一直出來,也未見到更好的穩定性,只有不段的宣傳,跟一堆對你沒有實際感覺的數字,K7能成為一代平台,也是醞釀好幾年的苦工而來,今天未來所見只有不斷的更新,還有一堆人換新平台的痛苦,一直當機,我本來也是很想換新的,後來經過評估之後,我想我的使用亮其實是舊的就夠用了,換...
|
x86 指的是指令集,Von Neumann/Turing Machine 指的是電腦硬體架構。
你把 p4 給過度神話,矮化了 k8,k8 除了內建記憶體控制器外,更大的改革是 x86-64、"全雙工" "點對點"的傳輸、NUMA 架構,大大的改進了多處理器的性能,與增加了記憶體與 I/O 的頻寬。
另外也本末倒置了 benchmark 與感覺,benchmark 是因為衡量機器的性能,不能評 "主觀" 的 "感覺",所以才量化成數據,就是所謂的 benchmark,我發現這是入門者常犯的通病。
而為什麼會感覺不出不同 cpu 的性能差距,因為對一般使用者而言,系統的瓶頸不在於 cpu,在於 I/O 尤其是 disk,當你使用 cpu bound 的程式時,你才會發現性能不夠。
另外任何系統都有瓶頸,如 3D 遊戲通常是在顯卡,但是一但顯卡一樣時,還是會有次要的瓶頸,像是 cpu,不管你買的是最頂級或是一般的顯卡,同樣一張卡 k8 就是硬比 p4 快 2~3 成,投資 k8 怎麼看都是對的。
我並不否認所有的人都需要用到這麼快的 cpu,但是隨著經驗與時間的累積,加上軟體廠商不但的努力,只是夠用還不保險。不過我蠻同意真正有需要才換電腦與升級,而不是為了數字上的好看,與滿足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