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溫度與對流的測試報告!!!
對流示意圖
溫度比較對照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裸機/290/1.47v/待機/橫流扇:關
裸機/290/1.47v/待機/橫流扇:全速
裸機/290/1.47v/負載/橫流扇:關
裸機/290/1.47v/負載/橫流扇:全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 Stacker/290/1.504v/待機/橫流扇:關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90/1.504v/待機/橫流扇:全速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90/1.504v/負載/橫流扇:關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90/1.504v/負載/橫流扇:全速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 Stacker/200/1.344v/待機/橫流扇:關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00/1.344v/待機/橫流扇:全速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00/1.344v/負載/橫流扇:關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CM Stacker/200/1.344v/負載/橫流扇:全速
(點這裡看桌面抓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測試心得
[裸機/待機]
裸機待機時,橫流扇有無啟動對CPU溫度的影響不大,但是CPU附近的溫度(PWMIC)與NF4晶片(CHIPSET)溫度啟動橫流扇後有明顯的降低許多。
[裸機/SP2004第二項約10分]
裸機負載時CPU的溫度幾乎沒有什麼差距,但啟動橫流扇時PWMIC與CHIPSET的溫度比無啟動時來得更低,CHIPSET的溫度也只比待機時增加了1度而已!
[裝入CMStacker/待機]
裝入機殼內待機時,因為CPU後方與上方各有一個12cm和8cm的風扇將廢熱帶出,所以有無啟動橫流扇對於CPU與PWMIC溫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CHIPSET的溫度卻有7度極大的差距!
[裝入CMStacker/SP2004第二項約10分]
裝入機殼負載時,機殼內有無啟動橫流扇對於CPU、PWMIC及CHIPSET的溫度皆有相當大的差距,尤其是CHIPSET的溫度受橫流扇的影響最大CHIPSET相當的涼快!
[裸機 v.s CMStacker 與 橫流扇 的關係]
裸機時CPU的溫度比機殼內的溫度高了3~4度,原因是機殼內CPU附近後方有12cm和上方8cm的風扇能將廢熱帶出,產生對流效果,相對裸機時主機板平躺,沒有其他的風扇能造成對流將廢熱加速排除,自然在機殼內CPU的溫度會比裸機時來得低。橫流扇能在機殼內產生強大無比的對流效果,能確實將主機板上的元件排除廢熱,讓系統不會因為過熱而當機,而且運作起來相當的安靜,風量比12cm的風扇更強且更能集中排熱,可以說是機殼內的空冷散熱極品啊XD
[超頻 v.s 無超頻]
增加此溫度對照組目的想讓大家知道 超頻CPU加壓的狀態 與 CPU無加壓 的狀態溫度差別是如此的大(因為小弟沒Venice所以無法測試300外頻不加壓的溫度,只有爛爛的Winchester..Orz)
[為什麼選擇CM Stacker]
-此款機殼有許多很特別的地方,機殼的內容量相當大,不論是想安裝多顆硬碟跑Raid或是5.25"外接式碟機,對於擴充機制有高需求的人相當的適合使用這款機殼,且硬碟模組皆有一個12cm的風扇來幫助排熱讓硬碟的壽命更長久。
-機殼活用性相當高,可安裝雙POWER,不安裝POWER的地方更可安裝兩個8cm的風扇來幫助對流與散熱,也有充足的空間改裝水冷,安裝當下最流行的ATX主機板,更可"變身"為未來BTX主機板的架構,不會因為未來升級得再花錢買一個新機殼。機殼整體的材質與用料相當實在,材質結構上皆有1mm之厚,有效降低風扇震動產生的共鳴現象。CM Stacker機殼不管在空間架構、結構設計、質感美感上可以看得出來CoolerMaster下了相當大的功夫,最吸引小弟敗入此機殼的地方就是可以安裝30cm的橫流扇,它的散熱果然沒辜負小弟的期望達到理想的空冷標準^_^
[廢話一堆]
感謝大家耐心的讀完,也感謝大家支持小弟上一篇的
處女作。小弟現在只是一個半工半讀的窮學生而已,在暑假的閒暇之餘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也感謝有這些電腦論壇讓小弟認識更多高手及學習到更多與電腦有關的知識。
...再次感謝各位m(_ 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