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玻璃娃娃:隨時面對意外 才能活下去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彼得•哈德克可能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玻璃娃娃,他一生是個傳奇,在德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其多采多姿的生活連正常人都羨慕,他身兼博士作家、舞台劇大師塔波里最鍾愛的演員、電視台創辦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丈夫及父親。
他也是德國「先天成骨不全症之友協會」創辦人兼榮譽會長。德國有幾千名玻璃娃娃,哈德克對他們影響深遠,目前幾位歐洲傑出的玻璃娃娃,包括演員及殘障奧運金牌得主等,都是從小受到哈德克啟發。
六十二歲的哈德克在一九八四年間成立歐洲第一家殘障人士電視台,他主持節目,為聽障和視障人士製作手語和字幕的節目,引起極大共鳴。他的太太是小兒麻痺症患者。
談到台灣玻璃娃娃意外死亡,父母控告協助其子的同學一事,哈德克表示,先天成骨不全症者(玻璃娃娃)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因為協助而造成患者意外死亡,父母的悲慟可以暸解,但要求對方賠償,在道義上說不過去,只會使外界對此症更投以神秘的眼光,未來更不願伸出援手。
哈德克本人因摔傷骨折至少就醫一百多次,但他從不氣餒,目前不但是電視台總監、脫口秀常客,也是暢銷作家。德國前任總統赫佐格為了獎勵他的貢獻,幾年前頒發象徵德國最高榮譽的服務勛章表揚他。哈德克說,他一生經歷一百多次大大小小骨折,大多數都是協助他的親友造成的,包括他自己的父母都曾差點「害」他喪命。他說,骨折雖是家常便飯,但摔多了,便知道如何避免。
身為德國成骨不全症之友協會榮譽會長,他總是勸導其他玻璃娃娃,要有接受意外的心理準備,「唯有如此,才能好好活下去。」同時,他也告訴他們,只有自己最暸解自己哪裡最脆弱,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在別人協助時,才可以明白告訴對方怎麼做,透過自己的說明和要求,協助者才可以做得更好,「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不說。」
玻璃娃娃發生意外,校方到底有沒有責任?哈德克表示,一般公共場所無法為玻璃娃娃裝置什麼特別設施,他鼓勵玻璃娃娃及家長先將安全措施裝在自己心裡。
在德國,玻璃娃娃發生意外的事也時有所聞,哈德克說,他從未聽過有人控告協助幫忙的人,倒是玻璃娃娃的父母經常被告,因為一些不明究理的人以為孩子被父母打傷,主動控訴父母家暴。
哈達克有個幸福的童年,他出身德國演藝世家,母親是知名電視演員,從小到那裡都揹著他,父母的支持給他很大的信心,在後來一個人獨自生活時,他只有一次因在圖書館打工,被書架掉落的書打傷,困在家中半年,他說,後來他想通了,沮喪無事無補,從此揮別憂鬱。
他鼓勵台灣玻璃娃娃不要因怕傷害而留在家裡,反而更要走出去,過正常生活,他的過來人經驗聽起來像禪師:「活在現在,不要老想未來,要多交朋友,也要有接受意外的心理準備」。他提醒,玻璃娃娃隨時可能意外受傷,父母最好趁早為孩子保意外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28678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