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顯示器產業,從以前的映像管到目前液晶、電漿與OLED面板產業,台灣廠商似乎都學不會如果在專利方面下工夫.
最近ITIS公佈的資料顯示,即便台灣TFT液晶面板生產規模,已在2005年第二季首度超越南韓,成為全球最大面板供應國,但是在專利申請件數卻遠遜於日本與南韓面板廠商.
根據ITIS計畫公佈的資料顯示,從2001年至2004年,台灣5家TFT液晶面板廠商的總專利數目為319件,比起樂金飛利浦(LPL)的680件、夏普的349件與日立的328件相比,雖然排名第四,但是如果以個別廠商比較,台灣每一家廠商都將覺得汗顏.
根據以往經驗,台灣在映像管監視器產業出貨量是全球第一的同時,每一年支付映像管的專利費用,都讓錙銖必較的監視器廠商覺得真是永遠的痛,但是從1998年之後,台灣廠商既然有決心要往TFT液晶產業走,為何不能記取教訓,強化本身的專利數呢?
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廠商長期以來都是OEM與ODM業務為主,因此在經營其他產業時,思維也難以跳脫「打代跑」甚至「邊經營邊想辦法」的短期想法.未來台灣面板廠商如果有決心想在液晶電視產業中崛起,甚至達到高獲利的目標,從現在起積極申請有關數位電視的專利,將有助於台灣未來在數位電視機時代,佔有一定的利基.
表一 日韓TFT液晶面板專利數與台灣廠商之比較
表一 日韓TFT液晶面板專利數與台灣廠商之比較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edisplay142.htm
Source :ITIS計畫, 2005年6月
一般而言,專利可歸納為創新技術的提出、材料或設備的更新,及製程改善等領域,其中材料與設備更新的專利,對業者的影響最大,主因在於其不需很長的時間,對整個產業或業者就會產生衝擊.所以台灣廠商應該以短中長的思維來規劃整體性的專利策略.不然,隨著液晶電視成為真正電視機產業的龍頭時,台灣廠商還要再為專利而煩惱,那未免就太不智了.(745字)(本室編撰 Carlos)
關鍵字:薄膜液晶顯示器(TFT LCD)
台灣廠商廠商要
合併啦
不然高階的LCD只能一直買
日本.韓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