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維
從思維來看, 消極者的思維順序是:
To Have -> To Do -> To Be
也就是, 只考慮自己所擁有的, 因為所擁有的而去做, 因為做了而成就某事.
但積極者的思維順序則是:
To Be -> To Do -> To Have
先思考想要成就什麼樣的事, 因為這樣的目的而著手去做, 因為去做了, 所以才擁有相關的資源.
2. 行動
積極的人勇於承擔責任為其結果負責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
消極的人逃避責任把愛當做是一種感覺習於受制於人,推卸責任
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字眼: 愛與負責. 這裡的愛是廣義的, 是與身邊 360度的關係人相關聯, 把愛表現在所有的關係人身上, 凡是: 瞭解別人, 注意小節, 信守承諾, 闡明期望, 誠懇正直, 勇於道歉, 都可以稱之為「愛的表現」. 反之, 如果你只是在享受別人對你施予以上的行動, 就只能算是「感覺到愛」, 但自己卻沒有去表現.
所以, 學習如何去愛別人(是指所有人, 不是只有美眉....

), 可以讓自己逐漸走向積極面
3. 語言
勉勵自己成為一個「轉型人」!!
什麼是轉型人? 就是: 一個會停止傳遞負面行為給他人的人.
想想每天的新聞, 想想公司裡面的小團體, 如果大家都在履行上面這句話, 那麼世界會變得如何呢?
4. 影響力
每個人身邊都存在兩種領域: 一種稱為「影響範圍」, 另一種是「關切範圍」. 前者指的是: 自己能夠直接掌控, 被自己意志所改變的事物或環境; 後者則是指: 自己非常關心, 但是卻無法直接去改變的事物或環境.
積極的人, 會專注在影響範圍內, 不會把太多精力投入在關切範圍; 而消極的人則會放棄影響範圍, 只想關心關切範圍.
但有趣的是, 研究發現, 專注在影響範圍內的人, 他的影響領域會日漸擴大, 漸漸涵蓋到他原本不是那麼關心的關切範圍中, 使得他反而能夠在關切範圍中發揮影響力. 而相反的, 只專注在關切範圍內的人, 他的影響範圍卻會慢慢縮小, 使得他越來越不能夠控制自己週遭的事物或環境.
所以, 要如何展現主動積極? 其實只要做到:
全力專注於影響範圍的事物
兌現承諾
以身作則,不要只顧批評
不文過飾非
不怪罪他人
盡其在我
這樣, 就已經足夠讓別人肯定您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