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优派遭遇产业链瓶颈 昔日液晶冠军暗觅下家
(文章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罗小卫 2005.07.09)
优派的发家是个奇迹,但后来的问题也正在于此。
作为硬件厂商,仅有成功的品牌运作是远远不够的,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才应该是它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风水轮流转,曾在2004年那波液晶显示器涨价潮中赚得“钵溢盘满”的著名显示器品牌优派,今年却陷入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境地。
近日坊间突然曝出传言,优派正在寻求将自己出售出去,寻找下家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有余。
对比优派昔日的辉煌让人倍感世态变迁。
优派曾在2000年初一举收购诺基亚显示器事业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品牌集团,优派三只胡锦鸟的标志已经深入人心。当1990年华人朱家良创立优派时,走的是高端品牌管理的路线,创业短短8年一举登上北美市场独立显示器品牌的冠军宝座,并保持至今。
曾经和优派谈过收购事宜的也包括因一举吞下西门子手机而声名大振的明基。但据说因为优派和明基在资源整合上存在问题,出售事宜已经搁浅。如今优派正在寻找其它能够接手的下家。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和优派出售传闻相左,近日优派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
对于优派出售的消息,优派市场公关部何俊玲予以断然否认。
从6月18日到20日,优派董事长兼CEO朱家良还亲赴到西安市场进行考察。
就在朱家良考察西安市场的当天,优派坐落于上海浦东太平洋电脑城的上海第二家形象展示旗舰店隆重开业。
同样在这几天优派还高调宣布,6月份液晶显示器销量有望突破6万台。
针对优派目前的状况,有业内人士对《财经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是在赔钱卖,试图短时间提升销量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和业务看上去一路“高歌猛进”相反的是,优派高层去年以来一直动荡不安。
先是去年10月31日,曾为优派立下汗马功劳的亚太区总裁林中庸离职,重回老东家爱普生,随后是今年6月30日优派中国区总经理黎德孝挂印而去。
不到一年时间优派两位高层离职。
优派对于这两位离职者的公开说法是“个人原因”,不过人事动荡通常是重大经营转变的前奏。
遭遇产业链瓶颈
优派以LCD显示器著称,但是却恰恰跌在了自己最擅长的项目上。
最近两年LCD市场井喷式的突变不仅没能给优派带来机会,相反却给优派带来来自上游厂商的极大压力。
根据CCID的统计数据: LCD显示器继2003年销售额超过CRT后2004年销量也超过CRT,最终实现全面超越成为显示器市场的霸主。
塞迪顾问计算机与软件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陈林认为,LCD成本的70%来自于液晶面板,整体价格受产业链的上游影响较大,而这恰恰成为制约优派发展的瓶颈。
和其它几大显示器厂商最大的不同是,优派的发展理念是,它只抓研发与销售,不从事生产,公司管理呈哑铃型。
优派以品牌运作取胜,经营策略是寻找显示科技专业人士来建立科技发展的框架,结合市场反馈,指导制造商生产制造。
而三星、冠捷、明基、飞利浦等这些显示器大厂各有自己的液晶面板生产厂。
三星显示器以“垂直生产体系”著称,在韩国、中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度、巴西、墨西哥的8家大型生产厂作为强大的生产支持。三星甚至自己曾宣称,在上游产品供应上,三星几乎可以不受外界因素限制。
冠捷通过收购飞利浦、入股京东方,同时获得两个战略性股东,这两家不仅各自拥有液晶面板生产线和工厂,而且飞利浦的OEM订单依然会留给冠捷。这使得冠捷打通了供需两条命脉。而且,一旦出现面板缺货等情况,京东方和飞利浦自然会优先供应给它。
而明基内部则有其关系企业——友达光电,该工厂是全球第三大TFT-LCD面板厂,总产能仅次于三星及LG-Philips。
而相对这些竞争对手,优派却没有自己的面板厂。
当市场发生突变,液晶大行其道时,面板出现供货紧张。
市面上的其它几家大厂由于有重组的面板厂商做后盾,销量顺势而上;相反优派却囤积了大量高价面板,导致液晶显示器价格难以和市面上的厂商竞争,很多时候只能赔本赚吆喝。
这种情况下,优派还能挺多久,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开始的液晶全面超越CRT显示器时代的开启,优派的被动局面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除非它找到愿意和它共进退的上游面板厂商。
【分析】优派会落入谁家
明基、冠捷、长虹、TCL、联想、上广电……到底哪家会成为优派的买家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而如果出售的仅仅是显示器业务的话,那么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谁会是优派的潜在买家?我们分析后得出的可能性有三:
首先是优派目前在自有品牌上的竞争者,如明基、三星、LG等这些厂家。对于这类厂家,陈林认为,即便购得优派也可能面临一个1+1<2的结果。因有对这些品牌厂商而言,购得优派就得面临一个如何决策的问题。是继续保持优派原有的品牌还是将优派整合到自己的品牌之中?如果保持优派原有品牌那么这些买方将面临一个双品牌的困境,导致“自相残杀”。而如果将优派这一品牌整合到自己品牌之中,那么收购的意义就没有体现出来。因为优派引以为荣的就是其品牌影响力,而且就此优派走向“消亡”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第二类可能是会是一些家电厂商,因为液晶显示器(LCD)是最容易体现IT与家电融合的产业。因此,对于长虹、海尔、TCL这些家电企业来讲,不排除他们试图通过收购优派进入IT市场,加速家电与IT融合的步伐。
第三类则有可能是是一些生产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厂商,而且这类厂商的特点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或是自有品牌趋于弱势,如上广电、京东方。这种产业结合对双方有利,可能性很大。
上广电与京东方分别建成了第五代生产线。而且他们有意做自有品牌,此时他们如能借用优派的品牌那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知道要培育好一个自有品牌也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这对优派来讲也算是解决了产业链上游的面板问题。因此可以算是互惠互利。因此陈林认为这一类厂商也许是优派的最佳选择。
如果优派与上游厂商在资本上采取股权置换,或是引入其作为控股方,一来保住了优派;二来又解决了优派发展中的产业链瓶颈问题。同时,对上游厂商来讲,此时也解决了品牌问题,因此,这种结果的可能性最大。
【链接】液晶面板技术
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切割尺寸为主要技术进步的液晶面板已经从从第一代生产线发展到第七代乃至第八代。
从全球来看,由三星和索尼共同投资兴建的生产线7-1是第一条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2005年上半年开始运行。三星电子去年12月宣布,其第二条第七代液晶(LCD)生产线7-2在韩国开始建设,这条生产线将成为全球第三条七代线。
日前,日本夏普表示,公司正计划在其Kameyama工厂生产第八代液晶基板。目前,国际大厂对高端液晶生产线进行快速布置,现在全球已有两条七代线,三星和夏普各拥有一条,夏普可能要为七代线最多投资3000亿美元。在2006年全球将有3条六代线投入量产,包括LG-飞利浦、夏普和友达光电。
中国大陆目前的工艺水平主要处于第五代,其代表厂商分别为上广电NEC和京东方。(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