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gstyle
這就對了.
台灣最大的,只能做內需型的產業.
而不是國貿型.
這樣沒辦法,大賺世界的錢的.
政策方向錯誤........沒辦法.選舉前要企業捐輸,選舉後要國庫輸出.
|
我覺得這和台灣企業老闆中不多人敢往國外去賭那邊不熟悉的市場比較有關係。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市場還沒定型。不多日本人會買韓國企業或台灣企業出產的貨物。相對的,韓國也不多人去買日本或台灣。而台灣人基本上不太支持台灣自己的產品。所以,這幾個地方的市場都已經定型了。而且政治歷史的影響,很難有其他轉變。
不過至少台灣企業在打進大陸方面所做的策略不算少。台灣限制本身就很有漏洞可以鑽... 夠嗎?不知道。其實全世界企業之前已經從『探測大陸市場』到現在『狂佔大陸市場』了。而台灣企業多少還是有政治壓力可能沒辦法放手一搏吧。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的市場也很值得一探,就是歐洲。這跟歐洲本身字冷戰下來到新冷戰時期自行內部的矛盾比較有關係。
全世界中,最難進去的市場恐怕就是美國。不過一旦妳有美國市場...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