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leewayne
觀念正確!
但一般人,尤其是新手,
很容易被廣告詞糊矓過去,
覺得好像換成 SATA 就可以在傳輸量上遠遠甩開 PATA,
然後 SATAⅡ出來後,又感時髦買入 SATAⅡ,
因為他們聽說 SATAⅡ的傳輸頻寬是 SATA 的『兩倍』,
所以又很一相情願的認為 SATAⅡ在傳輸量又遠遠拋開 SATA,
諸如此類想法,幾乎快要是本版的『主流價值』,
有時和他們溝通反而被筆鬥,被抨擊........
甚至有人一直認為 SATAⅡ 3.0G 有多麼偉大!
然後斤斤計較用啥韌體把 HITACHI SATAⅡ硬碟
內的預設值--1.5G 改成 3G,
希望自己硬碟傳輸功力暴增兩倍.........................
..............................................................。
唉!
懶得多說了(打字也累)........
敝人倒是想試試看,開著敝人的小白車(Virage)
到一條標榜最高速限 1000 km/hr 的高速公路上飆,
看敝人的 Virage 能不能跑出時速 ...
|
說的沒錯!!
今天再談一個觀念"""介面""".
我以ata100,sata300, scsi uatra 320來舉例.
當有筆50MB的資料要傳送.只考慮介面的話.占用系統的比例分別如下(1秒內對RAM的動作).
50/100,50/300,50/320.
1.以上面來看你就知道ata100需要占到50/100,而sata300為50/300,ata100是佔用50%,sata300是佔用16.6%,這也就是為何ide接上ata hdd or cd-rom會頓頓的原因.
2.ata100佔用RAMBUS 50%,也就是說CPU只能運用50%的時間.
3.當ata100 HDD 和ide的dvd - rom一起動作,那可想而知CPU所能運用rambus的時間鐵定少的可憐.原因是dvd - rom用的DMA是33MHz比ata100的速度少上2/3.
4.當sata 300 HDD 和ide的dvd - rom一起動作會比ata100來的快一點點,但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