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ulami
原來如此 感謝大大的解釋,上了PCDVD,兩年除了搜尋還沒用過進階模式@@
這樣說的話在已設定好的管線下若能將管線分割成更多階理論上可以提升整體頻率,所以其實管線多階並不是壞處(去除掉一些hazard、管線使用率和閒置的問題),而是在目前IC製成下,頻率高所造成的壞處較多,以後的CPU若要提高頻率也應該要朝更高管線的目標邁進?
若是的話,現在INTEL遇到的問題AMD也會遇到了....
|
連2006年後intel都放棄超多階管線的設計了,AMD怎麼會走上這冤妄路。
其實,P4的概念是很好的,只要以往使用X87寫成的軟體都採用SSE的話,那效能會非常猛,你如果有在測sandra的話,你可以看看P4跑SSE的數字,那真的是跟頻率成正比的,就算K8支援到SSE3,還是改變不了高時脈對SSE的好處。
但SSE想要取代X87還是太難,要全世界軟體都完全用SSE也不可能,這就註定了P4一定會失敗。
說真的,如果明年65nm製程下還不出現4GHz的P-M後代orK8的話,那也意味著10GHz的CPU生不出來了,難道大家沒發現,從130nm轉到90nm時,P4與K8時脈都沒提升的現象嗎

(尤其是P4,由Northwood的20階提升到Prescott的31階,竟然多不了幾百MHz)
未來CPU比的將是誰核心多了,2005年之後,軟體會開始朝多線緒來寫,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未來PC效能不會提升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