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raytracy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64
#118:
引用:
作者norman65
彼得原理解釋家族企業特權有點怪怪的 好像不是重點耶?
畢竟那是特權... 不是在打滾多年來的
若認知有錯請多指教....

不過lucses大大可以分享一下 {能在職場上打滾的管理階層 存在的憑藉為何?}

引用:
作者lucses
這樣講好了
今天你要怎麼保證下一代接手可以完全沒有落差(無縫) 或是怎麼檢視下一代適不適合接手?
大部分上一代就是耳提面命 帶著到處跑 讓小孩子可以看到 聽到 見識到 感覺到在位者如何處理(就是所謂的特助啦)
當然 建立個人風格 或是獨立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但這也是得等到上了位穩定後 才比較能有能力去實行的
彼得原理=> 做的好的升遷後 如不能即時適應 則顯示出在該地位無能力 該職位被沒能力的職員佔據
導出=> 必須避免這點 所以事前安排好(家族上位者特權??) 才不會上位後被說成沒能力

當然 GIGO的原則還是存在 所以家族企業倒的也在多數 (富不過三代?)
=============================(我是分隔線)
{能在職場上打滾的管理階層 存在的憑藉為何?}

請看看自己的上司 然後問問自己
是否有幾下幾點看法

A 他媽的那個渾蛋怎麼會是我的上司!!!
B 他媽的馬屁精一個 專門佔下屬功勞 捧上司LP(脊椎穿刺??)
C 老子比他強多了 為什麼就是升不上去
D 他還不是靠裙帶關係才上去的
E 靠 他媽的弄臣(倖臣)一個

然後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吧

#120:
引用:
作者norman65
彼得原理強調的是升遷之後的不適任的問題啊...
所以 家族企業應該算是傳統權威(與生俱來的),不是因為作得好,年資夠的升遷...
所以我才會覺得解釋有點怪怪的...
當然,如果家族繼承人的能力不好,就會有能力不佳卻佔據主要職位的情形,不過此原理應該是強調,能力好的能不斷被升遷,最後終究會到一個他能力所不及的位置,不如將他留在原本的位置更好....

所以特權在這樣的解釋下似乎影點奇怪...

大家可以多多交流....

{能在職場上打滾的管理階層 存在的憑藉為何?}

剛剛大大列出來的問題,我好像都沒有想過,因為小弟總是會覺得,人家可以當妳主管的話,不是年資比妳久,就是他有特別的長處,不論是工作上或是人際上,這點是無法抹滅的,所以我倒是沒有想到您所提出的問題...,即使我的能力可能跟他差不多甚至比他好,但是如果他是靠關係上去的,我想我也是在這一點輸他,這樣想就沒有什麼好說的啦,

我還是比較相信, 他會坐在這位子上應該不是沒有道理啊
每個人都會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124:
引用:
作者lucses
我說的就是門面問題 通常我對朋友說 你升不上去 不為別的
就是為了人家傳家接代下的把屎把尿
其實我的意思就是 所有管理理論 到了台灣 總是會變調
在我舉列的那些說法裡 其實跟比得原理沒什麼特別大的關係(會不會離題太遠?)
"能力不夠 老子先給你餵到夠再說" "能力夠了 要看老子爽不爽再說"

=============================================
上面說的是管理者在下屬眼中所注意的第一個看法
算是強調一點
" 下屬是看到上司的強處 還是專注在其私德有虧(下屬不爽)的地方?"

如果網友看完我寫的選項就開始選了 代表著什麼呢? 挺耐人尋味的。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讓衝撞我的員工 直接代理我的職位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 為了休假也是其中之一)
============================================

這裡可以討論的正反面問題很多 大家可以慢慢討論

#123:
引用:
作者skyjmose
Maybe you are more capable and professional than your boss,
but almost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promotion or position is not
just only working ability. Sometimes trust, credit and relationship
could make something happened.

#125
引用:
作者raytracy
這讓我想到, 某集團董事長說: 「不要只做企業家第二代, 要做第二代的企業家」, 寓意深厚....

順便每日一詞:
GIGO (Garbage In Garbage Out, lucses兄應該是指這個吧? 希望沒會錯意), 垃圾進, 垃圾出, 原本是指電腦若輸入無用的資料, 電腦也只能產出無用的資料. 在此案例中, 應該是指若人吸收的是無用的東西, 也無法產出更有用的東西出來.

#127:
引用:
作者lucses
at the meaning time, how did you discribe yourself in front of your boos .
that will be a "big digit" in your ability chart .

這就是人看人不同 狗眼看人怎分高低了。

察言觀色法 事前調查法 裝模作樣法 口粲蓮花法 厚而黑之法 大公無私法 等等 不一而足!!

to ask promotion is art !!! yes , it is.

#128:
引用:
作者lucses
沒錯 我指的就是這個GIGO
無效的第一代要憑藉經驗帶出有效的第二代 其實有其難處
常常會聽到抱怨 抱怨上一代用一種老頑固或是聽起來就沒用的想法來教導他們
來限制他們 不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做 (如果你是他們的長輩 你們敢嗎)
但是卻忘了時空背景 忘了那一代的人際關係 忘了上一代是怎樣的政治經濟模式
而不懂得修正的上一代 怎麼能把成功的模式傳達到下一代
這就是我常說的 GIGO (兩邊的思考模式沒有交集 互以為對方不可理喻)

我們溫商中
這類的三十歲到四十五歲的第二代多著去了
這類的案例 數也數不完
看看你們週遭 有這種案例嗎?

#130:
引用:
作者skyjmose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How to negotiate with your boss or your customer is always a key issue in our career life.
Hope Lucses and Raytracy could do us a favor to understand which direction we could follow to develop our negotiation ability that could help ourselves avoid making mistakes.

#132:
引用:
作者lucses
well, i'll follow the one "Raytracy"

#133:
引用:
作者raytracy
ㄟㄟㄟ........千萬別喊我 "The ONE" 啊!!!....小弟還沒那麼「神」....

skyjmose 大哥您也言重了, 小弟無能, 人際關係向來不好, 還談不上 which direction we could follow to develop our negotiation ability, 更不敢說 could help ourselves avoid making mistakes. 這點, 可能其他潛水的網友有更豐富的經驗吧?! 有沒有人要說來聽聽?....

不過您提到的: How to negotiate with your boss or your customer is always a key issue in our career life, 確實有其重要性, 雖然 lucses 兄表達的觀點獨樹一格, 不過也傳達了另外一種不同的看法..... 這就是各位上班族要了解的地方: 主管是沒有固定模式的, 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理念來管理, 下面的人必須要想辦法去適應上面的風格; 所以, 我們也不可能 只建議一種方法, 就讓所有人通體適用, 各位還是必須舉出案例來, 逐案討論....

小弟肚子沒有幾兩重, 顧問的本質就只是出一張嘴而已.... 兩位前輩都比小弟有料得多, 還有其他冷眼旁觀的前輩也都非常有料, 請大家多多發表意見吧!!.......還有, 各位年輕的上班族也別客氣, 別看上面兩位這樣高來高去的, 就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人家說: 初生之犢不畏虎, 年輕人更要多發表看法, 最好是拿身邊的實例來探討, 我們才有機會多交流啊!! 不能老是幾個老人在碎碎念.......

#134:
引用:
作者lucses
其實我真的是呆伯特式想法
凡事都會走另一面的標準典型
不太適合一般網友參考
您的想法較為系統化 也比較容易參考 更在下決策的時候比較可以依循
所以才把您稱為 THE ONE阿

老大
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您還是好好的整理思緒
把感想寫出來讓大家學習吧

#139:
引用:
作者raytracy
小弟承認個人專長確實是在系統化分析, 但是分析的結果也是見仁見智, 有人愛看, 有人不習慣. 不過, 系統分析, 得先要有「料」可以析啊! 小弟的料實在不多, 還需請大哥們多多貢獻!

大哥的思維值得學習之處, 在於跳脫一般人習慣性垂直式的邏輯思考, 以類似水平跳躍的思考方式, 尋找非傳統的解答. 這點在國內偏重於邏輯思考的人才培養體制中, 是很少人能夠辦得到的. 小弟個人認為, 垂直思考是可以訓練的, 但水平思考卻需要有點天賦, 這就跟個人的創造力有關, 雖然也有人說創造力也是可以被訓練的, 但以小弟的經驗而言, 真的是很困難(像我在這方面, 就沒有辦法被訓練得很好.... )

所以, 小弟比較偏向邏輯推演, 大哥偏向創新跳躍, 兩種各有所長, 也互為所補.

#147:
引用:
作者lucses
感謝支持阿

垂直式的好處是 大家都學這個 比較可以接受被管理的範圍 講出來的道理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而較為擔心的地方是 突如其來的問題 以及各人急智能力的不同
這也是近幾年 FRM風行的原因之一

而我擅長的這種算是水平式嗎?
我只覺得這叫做娛樂式
與其花時間跟豬在泥漿中打摔角
不如找尋其中的機會讓我自己偷懶就是了
所以不足為奇 更不可師法之

所以老大 這類型的討論 還得是以你為主心骨 我們再旁添加些稗官野史就好啦

#135:
引用:
作者skyjmose
Raytracy大大言重了,小弟並非刻意高來高去,只是今天公司的電腦,突然無法用
中文打字,所以才用英打。講到工作經驗,小弟今年才工作四年多,但四年間,倒是發生很多
印象深刻的事情,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些老闆,有用得到你的地方時,
刻意拉攏你,開些口惠而不實的支票,等到事情結束,船過水無痕。某些老闆,代理時
是一個樣,正式On Board時,又是另一個樣,代理時,遇到棘手的問題,拉著你
去跟更高階主管(集團總XX長)present,美其名是給你機會,事實上,present
出包,不關他的事,順利present,他領導有方。正式On Board後,所有向高階主管
present的事情,他全包了(Present的Paper還是你作),最好不要讓你有機會,再
接觸比他高階的主管。
像這樣子的老闆,我還跟了他三年,但當時的想法只是,我要趕快把本事學全後離開,
今年,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三年內,陸續作完了幾個大案子,累積了該有的經驗。
揮揮衣袖,帶走我的經驗。
不過,現在來到一家新創公司,小企業與集團企業的差別,這,又是另一段職場之旅了

#136:
引用:
作者qwerty
我覺得既然應對不同的領導者沒有固定的方法,那麼「保持耐心」就是以我的資質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吧。

基本上我是那種一旦疲倦了以後就很容易失去耐心的人,所以通常會犯錯的話都是這種時候,目前為止,我還犯過不少錯...

其實各位前輩說的一些問題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曾在我心裡升起過,而我會讓這種想法強烈影響我時,也都是我失去耐心的時候。

所以,保持耐心就是我能做的最好應對方式。

#137:
引用:
作者raytracy
「耐心」, 真的是現代人相當缺乏的一項特質. 能保持耐心, 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說真的, 現在職場上的許多衝突或是不快, 有很多光是靠單方或是雙方的耐心, 就可以化解得了. 可惜的是, 或許社會變遷, 步調加速, 壓力隨之增加, 使得現代上班族的耐心, 已經沒有2、30年前那麼的好了.

在「與成功有約」的課程中(迷之音: 咦? 這不是一本書嗎? 怎麼會是「課程」哩?) , 第一個習慣內提到(書中列了成功必備的七大習慣): 「刺激」(Sting)與「反應」(Reaction)之間, 有一段時間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 也就是說, 當我們受到刺激的時候, 如果能夠稍稍延緩反應的速度, 中間爭取到的時間, 可以讓我們做出更多的判斷. 受刺激馬上做出反應, 並不是最好的模式, 因為那就跟動物沒有什麼不同, 中間少了思考的過程.

那麼, 在S與R之間, 我們要用什麼來思考呢? 課程中提到四種人類的天賦潛能: 自覺, 想像力, 良知, 獨立意志. 這四種潛能的意義分別是:
自覺: 檢視思想, 情緒及行為
想像力: 能超越經驗及現實的視野
良知: 明辨對與錯, 遵循正直
獨立意志: 不受外力影響的行動

所以, 當各位在生活或工作中, 遇到外來刺激時, 可別再急著反應, 先想想上面的四種潛能, 想想自己應該運用哪一種潛能來思考? 只要您想過了, 最後做出來的反應, 肯定會比您沒有想就反應, 要好上許多. 如果飆車少年, 在砍人之前, 能先想一下上面四項, 那社會肯定祥和許多.....

不過, 在 S 與 R 之間空出時間(或許只有幾秒鐘或幾分鐘), 是需要很大的克制力, 這跟耐心的訓練也有關係. 有耐心的人, 通常也比較有能力在 SR 之間, 做出正確的選擇. 小弟不是課程專家, 不能解釋得很精闢, 希望其他有識之士, 能再對此加以解說, 以饗眾網友.




(回答迷之音: 這是書沒錯, 但也被編排成一種課程, 在國外必須是經過認證的講師, 才可以開課教授, 國內上一次課大約要花費兩萬多元)
舊 2005-07-07, 09:27 PM #2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aytrac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