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pollo_749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04
文章: 664
太嫩了.......

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Career就業情報330期雜誌『年輕世代出頭天』"呢!

不就是"收買人心"嘛~爽成那樣......

看看這一篇.....樓主引的文這裡也提到了....重點在哪裡..............在"工作倫理"啊!

----------------------------------------------------------------------
http://reset.dynalias.org/blog/archives/000279.html#1

那「七年級」的形象是什麼?自我本位心重、愛現、享樂主義至上(網戀、濫交、吸毒轟趴、敗家ㄧ族等) ,「草莓族」或許很貼近這些形容,光鮮亮麗的草莓,一壓就扁沒有料。之所以如此污名的形容,是新ㄧ代的行為與價值觀,愈來愈不符合所謂傳統的、強調效忠、服從、刻苦實幹的員工精神與企業文化,「草莓」一詞是以傳統的眼光來看新世代的改變。重要的一點是,六七年級的工作能力比較符合新型態的工作需求,如創意和網路技能,而他們所被批評的是工作倫理,不符合傳統的工作倫理,往往成為能力被否定的原因。因此,四五年級在工作能力備受新一代威脅下,在面對世界快速變遷與網路新世代對於傳統的挑戰,汙名新世代是為了確保自己位置的策略。

當然,有一些非七年級的家長或是評論家,也跳出來為「草莓族」說話,例如Career就業情報總編輯臧聲遠在<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中(註4),以經濟的角度,指出「草莓」其實是歷史的輪迴與結構的產物,他批評教改雖然使得學生素質變差,反而造成企業用才更重名校畢業生而不重各校多元人才。他更提出「草莓族」一詞來源,最早是由「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在民國80年提出的,指的是當時30歲以下的年輕人,亦即現在的五年級生。他們做為「後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價值觀或工作觀,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現明顯的裂變。」(臧聲遠,2003) 藉此證明「草莓族」不只是六七年級才特有的現象,而更早是屬於這些批評六七年級的五年級生。而現實工作環境的惡化(如多職低薪、高學歷低專業工作等),無可避免新一代的工作態度勢必是會變差,同時媒體對草莓的渲染也給了雇主剝削的好理由。此文為除去污名形象,指出「草莓」不是六七年級應承擔的責任,這是從五年級就已出現的現象,而整個社會經濟的問題才是造成「現代草莓」(特指六七年級)的元兇。然而,這樣的說法是企圖拉近六七年級與上一代,但似乎也忽略了現實上六年級與七年級特質上的差異(改變),也忽略了這些作為的可能積極意義。
舊 2005-07-04, 05:04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pollo_749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