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陣子若能有空閒又剛好攝影棚不在檔期內的話,來企劃個 尬掐黨-黨聚攝影會,集合完畢時先照慣例吃吃喝喝喇賽喇賽,而後免費把攝影棚空出給黨員們玩玩棚內拍攝,再來的重頭戲是外拍行程,由石頭騎車繞圈圈、左右來回不停穿梭,讓大夥們做追焦拍攝。之後再由黨員們輪番抓住石頭,以高速移動方式阿魯巴,藉以模擬體育活動之拍攝。完成運動拍攝後,眾黨兄們得再次拿起相機,以最寫實、最富感情的構圖取角,捕捉石頭在幾番辛勞後的虛脫與無奈,藉以體會人文拍攝的技巧與元素。在石頭的賣力演出與眾黨兄的歡聲鼓舞下為黨聚畫下完美的句號。
PS.石頭兄,上次你問到關於動態拍攝時,除了光圈、快門與追焦的應用外,另外一點忘記跟你提到,在此補充,若被攝物的距離不遠,亦或是你有高GN的外閃的話,使用外閃輔助追焦拍攝會更利於凝結被攝物影像,也更容易將被攝物拍出毛髮清晰可見的凝結影像,當然在應用上考量場景與欲達到的效果差異,如被攝物與背景距離差距不遠時,使用閃燈輔助追焦拍攝下,就會使背景影像同樣被凝結了下來,使其無動態感可言。但有時反倒會因不同需求而得凝結被攝物與前後景的拍攝成像,如水滴滴落水面、滑雪、衝浪、動態人像拍攝...等,都會因所欲達到的不同畫面表現而改變動態拍攝方式。簡單回覆,有其他問題再討論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