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Jummie
Senior Member
 
Jummi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臺北市
文章: 1,169
節錄自新浪網 Sina 影音娛樂 2005-05-21 第五十八屆坎城電影節專題
http://ent.sina.com.cn/m/c/2005-05-21/1200730544.html


三段式結構

當初的劇本應該是由三個導演分別拍攝,但後來他們退出了,侯導乾脆就自己拍。影片中的第一段包含了侯導自己的故事,是回憶裡的最好的時光;第二段是一種超脫的愛情,去追求一種自由,追求一種革命,是在追求最好的時光;在第三段裡,張震總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再碰到舒淇在劇中的角色,每次碰到她的時候都必須要把握住現在,把握現在最好的時光。

引用:
2005-05-22 南方都市報坎城採訪節錄

第一段的《戀愛夢》其實是我自己的故事。1966年,我正好要去服兵役,天天都在撞球室裡,走之前就給那個撞球室的小姐寫信,結果她比我先走,然後那封信被下一個來接替她的小姐看到,她反而有感覺。我就開始給第二個寫信,然後等到我中途休假的時候,跑來找她,她也走了。聽人家說她去了台中,然後我就殺過去,追了一天,等我找到她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多,第二天早上8點我就得回營區報到,所以馬上開始往回趕,什麼都沒有發生。然後第二個故事,我就是想講自由,辛亥革命,康有為到台灣。至於第三個故事,是我朋友女兒的故事,她早產,從小患有癲癇,從小嗑藥,長大是一個雙性戀,面臨隨時都可能結束生命,同時她還創作音樂。

其實我是想表現愛情在不同年代的表現,用記憶去召喚這些時光的時候,這個時光就是最美的。同時我也想把台灣的歷史串起來。所以我選擇拍攝的地點是台北最 Local (本土) 的地區。其實無論在什麼時代,愛情都是被時代宰制的。所以你也可以說是一個愛情的史詩。


不得已使用默片形式

影片中的第二段使用了默片的形式,不少看完影片的人都這是全片很精彩的部分。侯導為什麼突然想起用默片的形式來表現?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不過在聽了侯導的解釋之後,才知道這竟然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原來這段影片要求演員說古漢語,一九一一年臺灣說的古漢語跟閩南話接近,但更優雅,遣詞用句跟現在非常不一樣,學習起來很花時間,這部影片拍攝時間又很緊張,於是就決定用默片的形式。這段默片跟早期的默片不同,是彩色的。侯導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更出人意料,他很乾脆地說,影片的顏色很漂亮,還花了很多錢做衣服,景也都很漂亮,「幹嘛弄成黑白的」?

引用:
2005-05-22 南方都市報坎城採訪節錄

我選擇默片是因為語言的關係,1911年的台灣人講的是閩南語的古漢語,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會講了,要演員去學這個東西,需要很長時間。我的電影不能等。當然我的默片不是完全還原那種傳統默片的,首先我不是黑白的,另外傳統的默片人的反應和對話是同步的,我的有一點不同。


舒淇入戲太深

舒淇在片中飾演了三個完全不同的女性。她說自己在剛開始拍的時候角色轉換比較困難,但越拍到最後就越入戲,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一種失落和憂鬱的感覺。以為每天拍完可以把情緒在現場放下,但沒想到走回酒店自己還是戲中的那個人,坐在椅子上還是想哭,常常一個人在酒店裡想想覺得女人很可憐。當有記者問舒淇在這三個角色中比較喜歡哪個?舒淇馬上回答,每一個都喜歡,但每一個又都不喜歡,因為三個女人的感情都沒有完結過,結局很淒涼,她希望自己希望哪個都不要像。

除了感情的投入,舒淇為拍攝這部電影做了很多功課,要學打桌球,要學英文歌,更難的是要學唱難度很大的「南管」。原本侯孝賢導演沒指望舒淇能唱完全部,只需要她學會前二、三十秒。最後連舒淇自己都沒想到,在真正拍攝的時候,她突然把整首歌都很順利地唱了下來。

侯孝賢對這次舒淇的表現讚不絕口,尤其是第一段,侯孝賢認為舒淇演得很像六十年代的女孩子,姿態、神情都很像,想不到她是怎麼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


blink Nattie's eyes 眨眨娜緹兒眼睛
The Next Enormous Wave of Taiwan Cinema 臺灣電影後浪潮

我寧願遊蕩在妳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妳,
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
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李慕白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舊 2005-06-25, 03:50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ummie離線中